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6-16 01:34 的文章

全方位助力传统广播转型破局,“听见广播”构建未来广播新样态

【慧聪广电网】近年来,在媒体融合浪潮地推动下,媒体格局正发生着激烈的竞争与变化。对各大媒体平台而言,国内当下的媒体环境和市场环境决定了媒体融合的必然趋势。因此,融合,成了媒体向前打开新格局,走入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对于传统广播而言,其时效性和伴随性优势并没有丧失,新媒体的发展尚不足取代传统广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媒体融合大势下,广播也有着自己的局限和危机。首先,私家车市场趋于饱和,发展增速放缓,使得其给广播带来的红利正在消退。其次,未来车联网将打破传统广播在车内场景的垄断优势。而且,新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属性较强的节目越发丰富多元,广播节目内容、产品的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于此,陷入重重危局的广播在新时代、新趋势下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全方位助力传统广播转型破局,“听见广播”构建未来广播新样态

如今,各大广播电台在与短视频直播、门户网站以及各大商业音视频客户端等平台的诸多融合尝试之后,终于迈入了“可视化”的正轨,打开了多维度地进阶发展之路,走出了广播电台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特色化模式。

5月27日,由中广创思主办、全国数百家广播电台联合参与的“听见广播云上共融——全国广播电台云上峰会”在听见广播APP端以线上峰会的形式召开。会议就广播可视化这一新阶段下,广播节目的内容融合、全网传播、经济价值等议题展开交流,共同分享了诸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全方位助力传统广播转型破局,“听见广播”构建未来广播新样态

应转型之势而生,拥抱融媒技术、实现跨越发展

与新生的互联网内容相比,传统广播的节目属于线性直播,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相对封闭、单一,在信息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广播的内容黏性、受众黏性正在下降,同时面临着受众分流、广告客户流失的危机。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危机与传统广播在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用户服务、技术基础等领域的陈旧和局限有关,广播要想获得新发展,科技化、智慧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台拥有6.83亿用户并且呈现广播用户年轻化的趋势,70、80、90年代出生的用户逐渐成为广播的主流用户,他们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和目前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对年轻化的用户而言,他们成长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画面和声音同步、视觉和听觉同步的内容模式以及更科技化、智慧化的媒体形式本身就是他们更青睐的。而且,主流受众的更迭与媒体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本就是互相裹挟的。

在这不可避免的浪潮下,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黄炜在峰会上所说,“广播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主动拥抱融媒体技术,利用融媒体技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打造新型传播手段,加强优质内容的创作生产,强化渠道掌控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广播传播多领域拓展、全方位覆盖,和全天候延伸。”

同时,总局印发的《关于促进广电智慧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广电行业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技术数字化和网络化向智慧化升级,业务从功能性向服务性进行转变,为社会的智慧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在此背景下,可视化广播平台“听见广播”的诞生可谓应时应势。据北京中广创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程远概括介绍,面对当下广播电台终端的单一性与缺乏互动性,听见广播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内容的可视化、终端的多样化与场景的多元化,从而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助力广播电台实现破局转型。

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在会上总结道:“听见广播融媒体平台在平台建设、内容生产、智能分发、协同覆盖、科技引领、终端服务和商业创新等各个环节都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方面,实现了广播在内容生产、节目制作、传播体系的整体智能化和智慧化,另一方面,拓展了广播的业务范围,使广播深入融入到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成长为智慧广电建设的先行者、佼佼者。”

搭建可视化路径,助力多方破局、赋能多维价值

传统广播由于传播方式的限制,覆盖范围较窄,城市化特征明显,无法做到全域覆盖。而且,其仅限“听觉维度”的属性也大大局限了内容的丰富性与互动形式、场景的开发,这使得迭代的年轻受众无法对广播产生收听兴趣,而用户的流失将导致传统广播在当下失去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