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研究 2020-06-04 16:17 的文章

中银协:开放银行发展应构建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中证网讯(记者 陈莹莹)6月3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开放银行实践与发展研究》(简称《研究》)成果认为,开放银行通过API/SDK技术将金融服务向外输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增加风险敞口、拉长风险管控链条,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业务流程和外部机构管理等方面将产生新型风险。因此,在开放银行发展过程中应推动多方合力,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具体来讲,在法律制度层面应推动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立法,规范数据共享范围和共享实现方案;在商业银行层面,应打造更为敏捷能动的网络安全治理构架,构建智能防控体系,建设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在金融业务层面则应强化运营审批流程重塑,厘清责任边界,建立责任机制;在开放银行进行跨界合作的过程中应严控准入并从技术层面发展智能违规操作判别机制,提升开放银行模式下的风险防控能力。

  《研究》称,开放银行的理念已经被银行业逐步认可与推崇,但是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实施开放银行时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是资金实力雄厚、技术资源丰富的银行可以自建开放生态平台。通过将场景、用户、优质商户和前沿技术引入到自建平台,持续扩充产品维度、拓宽合作广度、坚持技术引领,深度构建自身平台能力,连接生活、消费和金融。二是银行与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作为开放银行建设的策略选择。银行通过将产品与服务内嵌到第三方平台,扩大与客户的接触范围,提升交易规模,获取合作方的强项增益。三是银行与外部合作共建平台的市场策略。在这种模式下,开放平台既不是银行主导,也不是互联网平台公司主导,而是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平台主体。该主体能整合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优势资源,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研究》指出, 开放银行进一步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各方的支持和监管的有效指引。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开放银行的相关监管政策,以及中国内地开放银行面临的监管态势,课题组从市场配套、银行机构发展与监管政策三个方面对我国开放银行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市场配套方面,应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在开放银行模式下对各类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及相应风险的识别能力。在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统筹考虑为基于数据开放的商业模式提供支持,为市场经济活动提供支持,降低相关风险。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开放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对产品和数据进行开放性改造,探索适合自身的开放银行平台建设模式,加强开放金融科技应用,同时为有效管控风险做好准备。三是建议在监管层面开展对数据开放的前瞻性研究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治理模式,相关行业自律组织也应积极配合,从API标准、安全管控标准、合作者准入标准等方面,推动行业相关标准的研究。

  据介绍,课题由中国农业银行牵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东亚银行、百信银行、徽商银行、同盾科技等10家机构深度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