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通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信托行业的影响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磨砺和考验,也将会带来新的变革、新的模式和新的机遇。此次疫情对信托公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后疫情时代,信托业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疫情对信托业的影响
(一) 对信托业带来短期冲击
受疫情冲击,企业延迟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偏弱,甚至出现部分企业、客户提前还贷的情况。同时,目前国外疫情还没有完全被控制住,对经济的冲击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信托公司的风险偏好也会有所下行。2020年上半年整体将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疫情控制后大概率会出现“抢工”现象,进而带来信托业务发展机会。
从短期看,受疫情防控需要,春节后信托公司正式复工较晚,加之人员出差和流动受限,市场营销、客户拜访、面签等工作延后或者取消,叠加企业需求偏弱,从而增大信托公司的经营难度。但对于科技实力较强和线上服务能力较完善的信托公司而言,为应对疫情对线下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通过推出更多的线上远程服务和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以减轻疫情对业务开展造成的负面冲击。
(二) 对信托行业中长期影响有限
宏观政策将有效对冲疫情负面影响,首先,货币政策保持合理充裕,继续引导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核心是宽信用;其次,财政政策成为疫情控制后稳增长的关键,预计在年初预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部分抵消消费需求的下滑;最后,消费政策很可能成为疫情过后经济着力的重点,汽车消费等刺激政策有望出台。
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原有轨迹,疫情对信托行业的负面冲击也将随着经济回升而好转,信托公司自身也将调整经营策略来平滑疫情对业绩的冲击。具体来看,首先,疫情导致信托项目的投放节奏和结构会出现变动,信托公司会加大基建产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支持力度;其次,在平衡好收益和风险前提下,会加大高收益资产的配置以应对部分疫情的冲击;最后,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以及新基建项目的推出,信托项目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增长,以抵消疫情的冲击。
(三)对信托业务的影响
1、房地产信托业务
对开发商来说,市场销售需求下降,同时,开工、投资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房价不排除短期走低的可能。对于某些区域性的房地产龙头企业,在严监管的背景下,这次销售受阻而带来的经营现金流受阻,会带来一定经营压力。因此,信托公司在项目选择上需要注意,当然这也是短期情况,从较长时间来看,房地产还是有增长空间的。房地产仍然是稳增长的支撑点,对需求主导的投资消费,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稳住房地产,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资产价格波动,降低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另一方面从基建指标、财政收入等方面考虑,都有稳地产的需求,因此房地产业务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
2、政信类业务
为应对疫情,各地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建设医院、配置物资,后续还要补贴、公共卫生投入等。疫情影响将主要体现在财政压力上,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和增发地方债。在疫情影响下,政府财政支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拨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对民生、保障的需求会优先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尤其是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公共安全,药品研发等方面,这又会产生一些新的增长点,新基建会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3、工商企业类业务
随着疫情警报的解除,各地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将逐渐恢复。近期,多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信托业也积极响应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企业纾困的号召,加大了工商企业金融服务力度。未来,随着信托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深化以及更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台,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将逐步回温。
后疫情时代的信托业展望
(一)疫情为信托业转型带来机遇
1、强化金融科技对创新服务模式和体验的支撑作用
2003年“非典”疫情深刻改变了用户交易行为和习惯,不受时空限制、无接触的离柜式交易方式大受青睐,手机客户端等线上服务需求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展望未来,受疫情影响,传统的依赖物理网点和现场尽调等线下方式将会加快向数字化转型。同时,一些有利于线上场景同步扩容的新兴模式,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2、形成新的业务需求,行研和产品创新能力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