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1-04 05:50 的文章

数量和门槛大幅提高 行业分布与欧美有差距 从500强企业看转型方向

数量和门槛大幅提高 行业分布与欧美有差距 从500强企业看转型方向

  今年首次跻身中国500强的齐鲁交通集团投资建成国内首个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图为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现场。(戴升宝 张建 摄)

  如今,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未来的潜力行业是什么?企业转型发展,该往哪些方向转?究竟怎么转,才能符合未来发展方向……这些关系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在困扰着企业。

  也许有人回答很轻松,应该往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转,比如新一代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诚然,这些都是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但是否适合每一个转型中的企业?

  最近,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70年研究课题组”从历史发展变迁的纵向维度,以及与世界各地、美国横向比较的维度,分析了500强企业的行业变迁和分布特点,或许可给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企业以启发。

  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世界第二

  新中国成立7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变化“百年未有”,可以用“两个第一、两个第二、一个唯一”来概括。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按现价美元测算,自从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以来,至今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地位,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第一大国,直至今日。

  2010年,中国C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很多外国经济学家认为不可持续,但其后8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逐步甩开世界第三日本,稳居第二位,且直追美国。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创新能力不强,但我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且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

  尤其是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另外,中国还是世界唯一拥有工业全产业门类的大国,涵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的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从产业结构看,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产业是绝对的老大;1970年,第二产业开始超过第一产业;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500强企业换榜率10%,活力比美国强

  国力增强的背后是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实力的增强,能与世界企业同台竞技。中国企业联合会从2002年开始统计中国企业500强数据,如果拿它与美国企业500强和世界企业500强进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并给人以启发。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总收入6.08万亿元,今年增加到了79.1万亿元,17年增长了12.01倍,而同期中国GDP增长了7.12倍。这表明,中国大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

  如果拿中国、美国、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做比较,中国增速明显更高。从入门门槛看,中国企业500强在2002年营收只有20亿元,今年增长到了300亿元,且千亿级企业达到了194家。

  小企业看客户服务力,中型企业看同行竞争力,大企业看行业管控力。这预示着中国大企业内外环境管控水平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领导集体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广阔。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中国500强企业换榜与活力看,今年换榜率为10%,尽管与15年前的22%相比有较大下降,但与美国500强企业换榜率只有1%相比,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企业的活力和有效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上榜企业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走上世界舞台。1995年开始有3家公司入围世界500强,到2005年有了16家,其后逐年快速增加,并在2017年首次突破100家。

  今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9家中国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这具有标志性意义。1995年,日本有149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与美国数量差不多,此后美国开始打压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

  美国500强变迁,互联网企业明显增加

  如果把企业规模的变化叫做企业量的成长,那么企业结构的变化可称为企业质的成长。分析500强企业结构变化,尤其是行业分布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变化历程、特点和趋势,会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