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2-31 14:06 的文章

百亿私募大洗牌!2019私募十大新闻来了

  1、私募总规模突破13万亿 股权创投私募增长强劲

  2019年,私募行业总体稳步增长。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私募基金总规模13.74万亿元,较去年增长了9600亿元;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494家,较去年底增加46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81299只,较去年底增加了6657只。

  股权创投私募仍是增长的主力,且势头依然强劲,其管理规模从去年底的8.6万亿元增至今年11月的9.71万亿元,增长1.11万亿元;其规模占私募总规模的70%左右;私募股权、创业基金管理人为14880家,管理产品36243只。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约为1.08万亿,同比下降10%,显示募资形势严峻。

  受A股市场影响,今年证券私募规模在震荡中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截至11月底,规模为2.45万亿元,较去年增加2100亿元;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874家,管理基金40997只。其它类私募则持续萎缩,到11月底规模为1.59万亿元,较去年底减少3500亿元;其最新管理人数量为735家,管理基金4054只。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资产配置类管理人今年首次出现,目前已有5家,备案产品5只,管理规模为5.36亿元。

  另外,截至今年11月底,管理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私募达到265家,较去年底增加31家,头部机构在募资、投资等多个方面都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今年不少行业大咖“奔私”,引发市场关注。如原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刘晓丹创立了晨壹基金;原西部证券董事长刘建武成立了陕西五牛投资;原华润深国投信托总经理路强备案了深圳前海润禾投资。(吴君)

  2、备案新规出台拒绝“伪私募”

  12月23日,中基协更新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新版的各项规定更加全面、细化和明确。主要变动内容包括:1、进一步明晰私募基金外延边界,坚决拒绝五类“伪私募”;2、厘清管理人、托管人职责,托管人不得通过合同约定免除法定职责;3、重申合格投资者要求;4、明确募集完毕概念,避免“备小募大”“先备后募”;5、规范基金封闭运作及例外情形,明确扩募条件;6、设置基金存续期不少于5年的要求,鼓励设立7年及以上基金;7、细化投资运作要求,禁止刚兑、资金池、投资单元;8、从严规范关联交易,防范利益冲突;9、对于不同类型私募基金设置差异化备案要求。

  中基协表示,此次更新主要是为了全面有效解决私募基金在募集、投资、治理等环节中的老问题:一是采用刚性回购、差额补足等形式变相从事“伪私募”活动;二是利用协会备案为合规性背书,先备后募、备少募多;三是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

  2019年,新情况、新形态、新风险不断涌现:一是跨行业类金融风险向私募基金传导和挤压,出现巨大外溢性风险敞口;二是私募行业通道化现象加剧;三是“老壳新用”等规避监管要求情形多发。在资管新规的规范下,备案须知急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根据“新老划断”原则,中基协自2020年4月1日起不再办理不符合新规的新增和在审备案申请,在此之前完成备案的私募投资基金从事不符合“基金”本质活动的,2020年9月1日之后不得新增募集规模和投资,到期后应进行清算,原则上不得展期。(汪莹)

  3、失联私募超千家“爆雷”事件频出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3日,被列入失联公告名单的机构为1035家。依据《关于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等相关规定,上述1035家机构中,418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14家机构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在这一市场出清的过程中,私募爆雷事件也频繁出现,其中有知名创投企业旗下的私募,甚至还牵涉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深圳市中金国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9亿资金无法兑付,500名投资者被坑。该公司在宣传中,通过突出强调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的关系,以此作为背书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爆雷私募让不少个人投资者兑付无门,如上海至善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出现“爆雷”事件,涉及资产21亿、投资者上千名。

  还有不少上市公司“踩雷”。如上海华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5亿元左右的存续产品无法正常兑付,托管账户货币资金仅剩下1300元;上海洗霸中原内配康力电梯等三家上市公司购买了该私募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