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一周年工作纪实篇
原标题:扬帆起航正当时 勇立潮头谱新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一周年工作纪实
□记者 志远 通讯员 杨洁
白驹过隙,岁月流金。2018年12月25日,我市开启了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进程的新篇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我市形成了“市场有活力、质量有发展、安全有保障、执法有力度”的新局面。市场监管队伍展现了新风貌,形成了大市场、大监管、大融合的新格局,开创了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百姓所需所盼,市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守初心、担使命,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牛鼻子,以质量强市、食药安全、知识产权、标准化“四大战略”为统领,以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质量共治、营造公平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强化执法监管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净化市场秩序、提高发展质量、严守安全底线、维护消费者权益,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支队伍”管市场 凝心聚力干劲齐
“只有深度融合,真正‘同局同心’、同频共振,才能迸发出最强合力,达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最终实现市场监管改革的初衷。”这是市市场监管局党组班子的一致心声。为加快实现从“合”到“和”,该局党组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建设“在岗在行在状态,有纪律有素质有作为”的“三在三有”市场监管队伍为目标,从局领导到每一名普通干部都打破门户之见、打通部门隔阂,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服务好高质量发展、服务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和使命上,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市场监管文化。
一年来,该局党组牢固树立全系统“一盘棋”的理念,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要求,科学设置机构,优化职责关系,合理安排力量,迅速完成了机构挂牌、合署办公、人员转隶等物理“重组”。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厘清事权清单,共梳理行政执法事项804项,罚没事项589项,“互联网+”监管120项,为规范执法行为奠定了基础。围绕提升基层监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入手,开展各类业务培训50多次,培训人员近万人次。本着“职责综合优化、同类合并归口、体现唐山特色”的原则,成立了唐山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一支有技术、懂业务、作风硬、勇担当的新时代市场监管队伍蓄势待发。
为企为民办实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年来,该局积极履行“守住安全底线、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平竞争、服务保障民生”四项基本职能,为高端产业、新兴行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强民生领域、高危重点行业监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作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双安双创”城市,唐山市食药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迁安、遵化粉条,滦南、曹妃甸大米,乐亭速冻果蔬等10个食品生产聚集区完成整治提升,310种产品携带“电子身份证”出厂入市,全市餐饮服务提供者“明厨亮灶”覆盖率99.5%,“清洁厨房”达标率95.4%,创建市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57家。出台了《唐山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执业药师远程药事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了药店销售行为,便利了群众用药需求。深入开展了网络订餐、山寨食品、食品“三小”、中药饮片、医疗机构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全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由创建前的72.04%提升到目前的83.64%。
牵头全市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积极协调行政审批等部门,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实施企业“同城登记”“集群登记”“互联网+”模式等多项创新措施,个体工商户实现“云窗办照”,注册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截至12月底,全市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0.05万户,累计达66.63万户。
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在全省首创《特种设备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簿》,建立全市气瓶安全管理数据库,全市46.53万只气瓶、209家气瓶充装企业实现信息化可追溯监管,“智能角阀”全覆盖。大力推广电梯责任保险,2019年电梯保险投保率达80%,位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