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2-23 11:54 的文章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经过一个多月激烈角逐,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拉下帷幕,取得圆满成功。29件作品从近千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各类文创奖项。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本次大赛以“文化赋能产业创意驱动未来”为主题,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改办联合承办。大赛自11月12日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文创设计竞赛、采风考察、作品展览、文创沙龙、项目对接等系列活动,文创内容延展丰富,精彩纷呈。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颁奖典礼现场举办了“文创+”主题沙龙,两岸业界精英、团队领袖,针对大赛所关注的城市IP,文化创新与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等文创文旅产业相关主题,进行分享与探讨。

  此次大赛设立“老城记忆”城市IP开发类、“花样视界”花卉文化创意类、“文旅造物”文化旅游产品类三个类别,收到了来自海峡两岸的参赛作品共计969件。大赛秉承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原则,由海峡两岸文创专家、专业设计师、资深行业教授等5位评审专家组成评审组,评选出90件入围作品。最终评审组专家现场评选出金奖2名,以及每个类别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4名,共计29件作品获得文创奖项。此外,90件入围作品进行了网络评选,3件作品获得“最佳人气奖”。这些作品载体多样、内容丰富,在创新设计、创作理念、主题表达上得到了专家评审和大众的认可,完美展现了文化创意与产业等结合的可实践性。大赛向推荐作品数量和质量较高的单位颁发“组织促进奖”,并对获得漳州市第二届“文化企业十强”“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进行了表彰。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促成多家企业与文创设计人才达成合作。

  本届比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产业部署,依托漳州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漳州工、农、旅产业创新升级和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据悉,在第六届(2019)福建文创奖大赛中,林昆范、江子瑜、林玫可的作品《福鲀家族》获得城市IP类金奖,颜朝俊的作品《语堂印记》获得非遗文创开发类银奖,刘彬、吴筱晔的作品《漳州八宝印泥品牌设计》获得文化旅游产品类银奖,王倩的作品《瓦系漳州郎》获得文化旅游产品类铜奖。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专家学者话文创

  “废墟”里也能长出文化产业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邓海台湾打开联合团队大陆执行长

  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少老城区、古镇、古村落的发展陷入两难:要么在衰败中不能自拔,老屋倾圮逐渐消逝;要么在过度的商业改造中,把文脉弄得支离破碎。而在刘国沧老师领导的“打开联合”团队嵩口古镇保护活化行动时,我们发现,“废墟”里也能长出文化产业。位于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古镇复兴模式最大特点是,对身边平凡的、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地研发,运用新的实用理念解决身边的发展问题。在这里,端公庙改成电影庙,当代演艺和公共活动,与传统信仰在一个空间内同时并存无碍;旧民房通过改造,变成集住宿、轻食、零售等新业态,与培训、民俗为一体的复合空间,让老物焕新生。漳州有许多古镇、古村、古建筑、古街区,或许也可通过文创力量,帮助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并开发出一系列产业,增加当地产业价值,减少保护工作的负担。作为文创工作者,不应局限于和冰冷的物质材料或符号载体交道,而需认真关照当地历史文化的第一现场第一手资料,越理解既有文化资源的因果,越有机会从中借力运用。当这些资源被重新利用并且创造价值之后,不仅能给当地民众带来收益和尊严,还会形成新的动力,促使继续把更多不被看好的资源“主动照顾”起来,形成一种长期的良好传承。

  让文化旅游真正做到全域化

文化赋能产业 创意驱动未来 2019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朱盈蓓厦门大学美学博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国家高级文化创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