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厚鏵:澳門必定會越來越好
原標題:何厚鏵:澳門必定會越來越好
1999年12月20日零時,當國旗和區旗緩緩升起的一刻,我和所有澳門人一樣,都感到興奮和自豪。澳門經歷了400多年的漂泊,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的歷史時刻,我深信在中央政府和廣大澳門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下,新一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先生及其領導班子必定嚴格按照澳門基本法施政,團結澳門社會各界,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帶領澳門創造新的輝煌。
澳門必定會越來越好。
———何厚鏵
背后是日益強大的祖國,面前是繁榮穩定的澳門,喜慶的氛圍中,再次談起澳門回歸20周年的話題,全國政協副主席、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話語中是滿滿的回憶,是暖暖的欣慰,是深深的期望。
難忘20年前的那段時光
“記得20年前那段時間,我和整個特區政府的候任主要官員一起,一方面與當時的澳門總督和政府領導層進行各項交接工作,另一方面也努力做好特區成立的籌備工作。”那時候的澳門,喜悅的氛圍充斥著每一個角落,但於何厚鏵來說,喜悅之余,更深一層的,是責任。
“過去400年的殖民統治,衍生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必須先交接好,待特區政府成立后才可以著手處理。”何厚鏵說,當時最重要的兩項工作,分別是即將成立的特區政府高層人事安排,以及澳門回歸祖國的政權交接儀式和特區成立儀式的順利舉行。“我們要在全球注視下譜寫澳門的新篇章。”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五星紅旗和嶄新的區旗在澳門上空緩緩升起,和所有澳門人一樣,何厚鏵沉浸在興奮和自豪之中。多年的漂泊之后,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但伴隨著興奮心情而來的,就是“任重道遠”。
“如何落實‘一國兩制’、如何實踐‘澳人治澳’,包括我在內的首屆特區政府沒有可參照的經驗,隻能從零開始,一步一腳印地探索前行。”何厚鏵說。
澳門發展從未離開過國家的支持
就任首任行政長官后,何厚鏵認識到,澳門的首要工作是在“循序漸進”與“當務之急”間取得平衡,而當時的第一目標:“就是如何讓澳門居民的生活比回歸之前好”。
“回歸之前,澳門罪案頻生,嚴重的治安問題,令澳門當時的經濟困境百上加斤,必須先著手處理。”何厚鏵表示,當時,為了解決澳門社會經濟的困境,特區政府先致力整頓治安,“中央政府在這方面也給予全力支援,標本兼治,讓澳門治安狀況重回正軌。”
此外,針對澳門經濟發展不平衡,新成立的特區政府期望以發展旅游業作為打開澳門經濟困局的一個切入點,以旅游博彩帶動其他行業,減低取消配額制度對澳門經濟的沖擊,帶領澳門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在中央的支持下,澳門成為中國唯一合法經營博彩業的地區,這為澳門旅游業的發展打開新局面,從而惠及其他行業。令人喜出望外的是,2003年實施的內地居民港澳個人游計劃(自由行)令澳門經濟發展大大超出預期。
何厚鏵感慨地表示,澳門特區的經濟在回歸后得以高速發展,首先受惠於中央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支持。而這種支持,在澳門回歸祖國后的20年中,從來沒有缺位,每一條,澳門同胞都銘記於心:
《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為澳門與內地在經貿合作方面創造條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為澳門未來的發展方向明確定位,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內地與港澳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走出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是中央在新時代給予澳門的一個全新發展空間,有助於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大灣區是機遇,也是考驗
何厚鏵曾多次表示,澳門地方小,資源不多,發展受到局限,而大灣區建設正是讓澳門突破發展障礙、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的“千載難逢機遇”。
“在這個進程中,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將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相結合﹔如何將澳門作為大灣區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把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有機結合,共同探尋澳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何厚鏵說,澳門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有責任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積極參與和貢獻於大灣區建設,確保澳門長期穩定繁榮進步,推進和豐富“一國兩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