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引入市场机制 治理无序采砂
引入市场机制 治理无序采砂
——看邢台市如何实现河道采砂与治理双赢
河道内的砂石是一种资源。然而,河道内非法采砂、乱挖滥采、占地圈地、破坏堤防等现象十分突出,河道采砂一度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邢台市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创新河道采砂管理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河道采砂与治理双赢之路。
■通过公开竞标,确定承建单位,给砂石资源找到了“主人”
近日,笔者步入2016年7·19洪水决口出险段——邢台沙河市高庙段,过去乱草丛生、砂坑遍野的景象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的河床、坚实的铅丝石笼防护堤坝。
“经检测,治理后的河道堤防可以抵御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邢台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张忠良说。
变化,源于邢台市水务部门推行的“以河道砂石资源换取河道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邢台市位于海河流域,境内有21条河流,其中属于子牙河水系的大沙河是邢台市一条主要的行洪河道。大沙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西部山区,源头众多,流域面积为2280平方公里。
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强大沙河河道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多次组织河道平整回填,在河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再加上岸线长、流域广等因素,河砂资源不规范开采普遍存在,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存在着河道防洪能力薄弱、河道内淤积较为严重、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等难题。
如何在保证科学可持续采砂的同时,实现河道的生态治理?
邢台市水务局大胆向改革、向市场要出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治理河道”的原则,2017年下半年开始,采取“以河道砂石资源换取河道治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邢都公路桥以西到朱庄水库下游的砂石资源推向市场。
邢台市水务局首先委托具有价格评估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评估法》及有关规定,对开采区的砂石资源进行现场勘验、市场调查,并对砂石资源经营收益进行评估,然后通过竞标的方式,公开招标。中标后的企业在开采砂石资源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河道清淤、堤防加固和岸边绿化。
为确保有实力的企业中标,标书中明确了“向市财政上缴收益金5000万元以上、提交项目总投资3%的履约保函”等投标门槛。
通过公开竞标,确定承建单位,给砂石资源找到了“主人”,解决了砂石资源“看管难”、偷采乱挖问题。
“中标后,我们组建了由70多名退伍军人组成的巡逻队,昼夜不停在河道内检查监管砂石资源。同时,在采砂地及其所属范围内的道路出入口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实时监控,确保砂石不被盗采。”中冶大沙河治理采砂项目总经理马显峰介绍。
“对于招标后的采砂项目,我们并不是一拍了之。”邢台市水务局副局长丁太仕介绍,为确保河道采砂规范有序,市水务部门委托第三方监理单位,对采砂企业实行了监理制,主要监督采砂企业的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和范围、开采总量以及是否对开采场进行及时回填平整、是否修筑堤坝、平整河道、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等。这在全省属于独创。
在沙河市綦村镇邢都公路桥上游500米以上采砂段,笔者发现,刚刚开采完的沙坑正在进行回填平整。丁太仕介绍,通过对采砂企业实施监理制,实现了对采砂行为全程监督管理,凡是开采企业未按照《采砂论证报告》确定的开采方式、开采深度、范围进行规范开采,对开采砂场没进行及时回填平整的,采砂监理不予签字,不能进行下一步的砂石开采。
实行公开竞标,严格监理制,避免了无序开采,确保了可持续开采砂石资源。
■开采与治理同步进行,原来坑坑洼洼的河道变成水利风景区
如今,邢台县路罗镇路罗村村民郑海军一有空就到村南边的水上公园散步。
“我们村离河道不远,前些年由于乱采乱挖,河道内遍地是坑,村民都不敢让孩子们去那边玩,恐怕出意外。”郑海军说,“现在好了,采砂企业把河道治理了,还在村旁建了一个水上公园。2019年的邢台市旅发大会,我们这儿还是主会场呢,经常有游客来游玩,带动了我们村农家乐发展。”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河道砂石资源化、工程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最大限度盘活了河道砂石资源,让过去廉价的砂石资源变为巨额建设资金,用来筑堤固堤、堤坝硬化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