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2-12 02:28 的文章

巨头借钱养猪 超级猪周期还没完?

在“养猪”这件事上,我们被“穷”限制了想象力…… 新希望斥资89.5亿

建9个生猪养殖项目

随着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各大生猪养殖企业不断加码,迅速拓展市场,超级猪周期或再迎风口!

12月4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继续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9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89.52亿元。资金来源20%为自有资金,80%为银行贷款。

新希望公告显示,9个生猪养殖项目分别为广西、湖北、河北、湖南、山东、辽宁,另外还在菲律宾开设了年出栏16.5万头商品猪项目。公告指出,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对优势养殖资源的占有率,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与盈利能力,不仅有利于推进公司的区域产业布局,更能为当地肉品供应和肉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推动当地猪品种改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对于风险方面,新希望表示上述对外投资项目存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技术、防疫风险,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代养户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的风险,项目运营管理风险及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新希望表示本次对外投资有利于公司主营业务做大做强,有利于推进公司区域产业布局,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为20%自有资金,80%银行贷款,不会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12月5日,猪肉板块走势波动。截至收盘,猪产业指数上涨0.11%,报1225.87点,在百亿市值以上的企业中温氏股份、双汇发展、益生股份、禾丰牧业均实现小幅上涨。

新希望今日开盘低开低走,截至收盘下跌1.76%,报21.16元,最新总市值892亿元。

牧原股份牵手华能信托“合伙养猪”

涉资金额高达210亿

12月2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在河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6省设立14家子公司,总投资金额共达1.4亿元。公告中表示,设立子公司有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据悉,今年以来牧原股份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10月2日,山东、广西、浙江等地设立9家子公司;9月7日,牧原股份在内蒙古、河南、湖北等地设立7家子公司;8月13日,在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设立6家子公司;3月2日,牧原股份在河南、江苏、山东等地设立3家子公司。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已年内新建子公司已经高达39家,其扩张触角也逐渐延伸至长江以南地区。

但是,牧原股份“志”似乎并不止于此。

此前,牧原股份爆出大动作。11月9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表示计划与信托公司华能信托合资设立经营生猪养殖项目的标的公司,未来1年内华能信托投资总规模预计不超100亿元,牧原股份投资总规模预计不超110亿元。

各标的公司设立后,牧原股份确保在华能信托对各标的公司实缴出资到位之日起满1年内分别将华能信托投资资金全部投入到标的公司及其各子公司的生猪养殖项目建设中;资金闲置期间可用于牧原股份短期补充流动资金,但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年。

牧原股份表示,为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实施战略发展规划,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拟与华能信托共同投资设立南阳市牧华畜牧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牧华畜牧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南阳牧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9亿元,其中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20亿元,持有南阳牧华51.28%的股权,华能信托出资19亿元,持有南阳牧华48.72%的股权。山东牧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3亿元,其中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7亿元,持有山东牧华51.52%的股权,华能信托出资16亿元,持有山东牧华48.48%的股权。 各大“猪企”加速扩张

纷纷投产河南

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事件的影响,我国猪肉价格不稳定,生猪养殖企业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纷纷扩张生产规模,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扎堆至河南扩展业务。

8月份,新希望发布公告表示,拟在河南省台前县新建年出栏5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并于11月14日公告收购三全食品旗下全生农牧。

11月22日,唐人神公告称,拟于河南卢氏县投建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规模约22.6亿元。公告显示,该项目将包括年出栏100万头的母猪场及其配套的育肥场,年产36万吨的饲料厂、年屠宰100万头规模的屠宰厂,配套建设有机肥项目消纳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实现种养殖业相互促进。

11月27日,“生猪养殖巨头”温氏股份也宣布进军河南市场。其在公告中宣布,全资子公司温氏产投拟以3.5亿元购买新大牧业41.22%的股份。同时,温氏产投对新大牧业现金增资4.6亿元,共获得新大牧业61.86%股份。交易完成后,温氏股份将实现猪产业在河南布局零的突破,这也意味着,温氏股份打入牧原股份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