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企业可参与办学......济南职业教育改革这样做!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0日讯 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获悉,为加大资源优化配置力度,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日前,《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济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推进济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了新锚点。
职教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整合全市职教资源
近年来,济南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有职业院校80所,其中,驻济高职院校21所(含技师学院4所),中等职业学校59所(含技工学校22所),共开设61个专业大类1287个专业点,在校生21.72万人,基本具备了为经济社会发展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但是仍存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不够,优质资源集聚度不高,“小散弱”(规模小、发展分散、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弱)的现象,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不多。同时,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有的学校特色不明显,专业建设重复,趋同化现象较为严重。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布局,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对于济南市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济南市发布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济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职业院校发展将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新建、扩建、撤并、置换、联办、贯通等方式,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今后,济南将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并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到2022年,重点建设10所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3所省优质高职院校。同时,为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根据《意见》,济南将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负面清单”,鼓励支持职业院校面向服务济南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大千亿产业,主动布局一批产业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学科专业。到2022年重点培育和打造30个省级品牌专业(群),市属高校立项建设4-5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全面实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根据《意见》,济南市将全面实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2020级新生起,建立济南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测试+专业技能抽测”制度,落实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职业院校将全面开展“学历证书+若干专业能力证书(1+X)”制度试点工作。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学历证书+若干专业能力证书(1+X)”是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的制度创新,在职业教育“输出端”对学生既进行学历认定,又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我市还将在职业学校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在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到2020年高职院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积极推进职普融合和中高职贯通,推进综合高中试点,支持济南传媒学校与济南第十一中学,长清职专与长清一中开展职普融合试点,并鼓励支持高职院校辐射带动中职学校发展,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支持市属优质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举办四年制本科职业教育。
企业可以参与办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根据《意见》,我市支持鼓励企业以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等方式,依法参与职业院校办学或举办职业院校,支持开展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实行支持性收费政策。国有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可以参照同类公办学校标准安排生均拨款,所需经费按原渠道保障。鼓励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支持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率先在十大千亿产业、家政服务业及康养名城建设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设多元主体职业教育集团,推进驻济职业教育资源集团化发展。
对接“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济南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支持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联合举办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高端论坛。支持职业院校有计划地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济南职业学院中德北方职业培训基地、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右国际学院(泰国)”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教学科研人员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