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成就技能梦想——“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十五年回眸
11月18日,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在浙江省杭州市落下帷幕,标志着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的历时近6个月的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发端于2005年的“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已走过15个年头。作为共青团历史上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覆盖最广的技能竞赛,“振兴杯”各级大赛累计参与人数已有1600万之多,在广大青年职工中掀起了肯钻研、学技术的“蓝领热潮”,在全社会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报国”的氛围。
聚焦主责主业 优化完善竞赛体系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早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明确将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9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写上了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青年技能人才队伍是技工人才中的生力军。加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中央关于技能人才工作政策措施在青年中落实落地,共青团责无旁贷。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的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广大青年技能人才,更增强了全国各级团组织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目标,培育更多新时代高技能青年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共青团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长期以来,先后开展了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搭建了舞台。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共青团中央联合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于2004年启动实施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开展技能竞赛、加强面向青年的职业技能鉴定等措施,开辟了青年技术工人成长的新途径。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环节,2005年,“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一类竞赛,影响广泛、权威性强、引导性鲜明是该赛事的特点。如何对国家大势敏锐洞悉、对创新创造深入理解、对青工诉求准确把握,成为“振兴杯”不断追求的目标。
15年来,大赛逐渐探索出一种适应经济发展趋势、适合青年广泛参与的竞赛形式。
在竞技工种设计上,“振兴杯”由创赛之初的传统第二产业工种逐步融合了第三产业有关工种,比赛内容日益注重工艺创新,比赛过程更具技术含量。比如,第二届大赛增加了多媒体作品制作,第十一届大赛增加了电子商务,第十二届大赛增加了服装设计定制等工种。
在办赛形式上,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系列要求,落实“全团抓学校”部署,大赛主动把“关口前移”,将共青团服务青年职业技能工作向职业院校学生这一“源头”延伸。今年,“振兴杯”大赛首次扩展赛道,在职工组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组,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素质,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在办赛规模上,不断扩大“振兴杯”影响力和规模。今年,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办“振兴杯”初赛,初赛工作基本实现省级全覆盖;铁道、金融、煤炭、钢铁等4个行业及35家中央企业也都举办了行业初赛和企业选拔赛,100多万名青年职工参加各级初赛或选拔赛。在第十五届“振兴杯”决赛中,近600名职工选手、270名学生选手挺进决赛,从办赛规模上再创历史新高。
在以“振兴杯”大赛为代表的,激励青年技能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平台的带动下,各级团组织把青年技能人才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团四川省委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联合四川省人社厅、省国资委在全省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院校建立青年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设置职业青年专委会、成立企业青年技能人才联盟,推动团组织、院校、企业三方联动,共同助力加强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青年技能人才思想根基。团贵州省委组建“青春建功中国梦”优秀青工代表报告团,走进企事业单位、机关街道社区,与广大职业青年分享学技成才、岗位建功的成长感悟,引导广大青年职工树立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人生的职业理念。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制定青年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加强青年技工人才思想建设,多渠道引导青年职工树立“工匠精神”;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编制了《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