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1-30 08:14 的文章

承接人工智能挑战命题,初创企业从擂台走向产业

刘思江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11月28日,在张江国际人工智能挑战赛晋级赛现场,佳奕筱安(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佳安智能)联合创始人孟祥敦带着公司的核心项目——“智能机器人打磨工作站”来到擂台,从3号路演厅出来,错过了大企业的需求发布时间,孟祥敦和张江国际创新孵化平台的工作人员交换了名片,等待着再次探寻信息的合适机会。

记者在孟祥敦的展示中看到了其灵活的六足机器人、对呼吸气流做出灵敏反应的机械臂、在鸡蛋上刻字的机械手。“主要想来看看业界和市场哪些需求,也借机会展示自己的项目。”孟祥敦介绍说

与佳安智能同属智能机器人行业,上海车右智能科技则带来了一种创新的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优势是在极低的单机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下,让车辆控制单元、UWB定位单元、避障超声波模块成为可能,为产品真正实现商业应用创造空间。

据悉,以本土与国际的跨国企业实际业务场景需求为挑战命题的“张江国际人工智能挑战赛”近日启动,目前已经吸引了全球500多个项目,涵盖了多个热门领域,其中以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3D视觉识别、智慧物流为主。

让好的技术找到市场,让应用场景能够被先进技术赋能,是此次张江国际人工智能挑战赛举办的初衷。据了解,大赛最初挑战命题是以本土与国际的跨国企业实际业务场景需求,由大企业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底层技术为支持、指导、产品创新咨询、培训、面向全球的企业和团队的大型系统赋能竞赛。

而在此次晋级赛中,大赛启动了全球战略,深度服务来自全球各地具有创新力和发展潜力的创业团队和科创项目,打造了“AI+无限机遇”(应用赛道)和“行业+AI的跨越式发展”(综合赛道)双赛道,通过大赛将大中小企业融通的生态打造得更好,以实现产业生态的快速融合。大赛现场,多位投资人分享了各自的投资意愿;IBMABB等大型跨国企业代表发布了其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底层技术和实际应用场景需求;全球著名的创新企业以色列SIT系统创新思维代表则分享了其与中国创新创业者合作的意愿。

除了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及资金对接外,有企业代表表示,他们在大赛路演中与评委的交流也非常有建设性意义。例如,双方探讨项目进行前期,企业是否进行过真实的市场需求调研,市场容量评估是否准确,产品在产业链中的定位等。

据了解,大赛也将为参赛项目及团队提供国际前沿AI技术+实际测试场景、专业咨询培训、政府政策指导及扶持、投融资对接等多项服务。

承接人工智能挑战命题,初创企业从擂台走向产业

项目团队与嘉宾咨询对接(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