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18 12:29 的文章

济南焊件工业遗址将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变身最潮旅游基地

  在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办事处赭山山体公园西南侧,有一处“依山傍水”,不太广为人知且规模庞大的工业遗产,寂静地矗立在那里,似乎在等候着自己的命运安排。它,就是济南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耐材二分厂(原名大机修厂)。

  这处工业遗产是一个占地150亩的完整院落,大致呈长方形格局,里面厂房总建筑面积有2.5万平方米。南北两面围墙长近400米,东西围墙长度在240米左右。现在,院内共有较大的老工业厂房16个,大部分车间内保留有工业行车,甚至一些老机器依然安装在原地。整体保存如此完好、规模如此庞大的工业遗存,在济南地区实属难得一见,不可多得。庆幸的是,章丘区有关部门和企业方已经认识到这片工业遗产潜在的巨大价值,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并希望把这里打造成集工业博物馆展示、手工艺体验、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特色文旅综合体。

  

济南焊件工业遗址将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变身最潮旅游基地

  

济南焊件工业遗址将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变身最潮旅游基地

  16座老工业厂房都是1978年建成

  说起济南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济钢耐材公司)的历史,要从始建于1957年的原明水浅井粘土矿说起,它陆续更名为山东明水铝土矿、济钢耐火材料厂,原是隶属于山东省冶金厅的直属企业。1989年1月,才整建制划归济南钢铁总厂。2017年8月31日,随着国家钢铁行业去产能及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政策性关停。截止目前,全部职工已经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债权债务已经基本处置完毕,机器设备已经基本拆除完毕,只特意保留下一些标志性的机器设备,老工业厂房得到妥善保留和看管。

  走进大机修厂厂区大门,一座座高大宽敞又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车间建筑,十分让人震撼,浓浓的工业文明气息扑面而来。现存的济钢耐材公司机修厂老工业厂房,共有16座建筑,都是始建于1976年,基本都在1978年底建成,建设初衷是作为山东省辅料矿山的机修厂。

  在这16座遗存的工业建筑中,东西走向的厂房有11座。其中,长度最大的一座为105×18m,竟然超过100米长。宽度最大的为83×24m,达24米之宽。南北走向的厂房有3座。相比东西走向的车间,其长宽都要较小一点。这些车间大部分是由红砖垒砌墙体、钢筋混凝土牛腿立柱搭建而成,屋顶为大型预制面板,内部大跨度横梁恢弘大气,整个建筑厚重牢固,颇具工业建筑之美。车间内保留下了当年的行车,有的车间外墙刷了浅色黄漆。另外还有2座独栋4层的工业楼,是当年的材料存储加工楼。

  

济南焊件工业遗址将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变身最潮旅游基地

  现在,其中的一座东西走向的车间,已经改建为济钢耐材公司档案馆。里面一排排档案柜和档案架整齐划一,干干净净,保存陈列着该企业自建厂起的各类档案资料。如此整洁规范有序的企业档案馆,不要说在一家已经停产的企业里,就是现存的大企业也十分罕见。

  

济南焊件工业遗址将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变身最潮旅游基地

  

济南焊件工业遗址将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变身最潮旅游基地

  老建筑、老机器见证企业曾经辉煌

  留守企业的济南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说,其中的绝热板车间,原名叫铸造车间,面积3348m2。含碳制品成型车间,原名为金工车间,面积5040m2,这两座建筑是这里面积最大的两个车间。另外,还有面积606m2的食堂,以及面积290m2的办公楼,明显带有上世纪六七年代的建筑风格和时代风貌,很有时代感,二者都保存完好,就连食堂内铁架木面的椅子都还是当年的样子。

  

济南焊件工业遗址将申报国家工业遗产 变身最潮旅游基地

  陆续走进每一个车间,里面大部分机器设备已经拆除,但保留下的一些老机器设备,依然可以让人回想起当年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1971年生产的车床、1975年生产的立式铣床、1976年生产的万能升降台铣床、1966年生产的车床、1973年生产的牛头刨床……这些已经有几十年“工龄”的老机器,都是企业发展的“功臣”和见证,也体现出我国机床工业的变迁。在一座车间的入口外墙上,还保留着40多年前刷上去的黄颜色标语:“矿兴我荣,矿衰我耻”,不禁让人感叹世事的变迁。

  据刘涛介绍,该片老工业厂房的建设,源于当年山东省辅助原料矿山的机修能力比较弱。1976年,根据冶金工业部指示,加强机修力量,建立为全省辅料矿山服务的机修厂,便确定在山东明水粘土矿浅井矿区西缘、赭山南坡建厂,投资控制在600万元,资金来源以冶金部“耐火专案”为主。1976年3月破土动工,1978年基本竣工。1989年划归济钢后,由济钢耐材公司根据省冶金总公司和济钢的生产发展需要,改建为耐火材料生产分厂,主要生产镁碳砖、绝热板、炉衬材料、镁质涂抹料等耐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