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娄星工业集中区7年蝶变之路
金刚玻璃节能科技公司
益思迪科技公司
金鑫电子科技公司
娄星工业集中区
菱瑞酸洗生产线
格仑新材生产线
通畅整洁的涟滨西街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2012年11月应运而生的娄星工业集中区从获批省级工业集中区的那天起,用奋斗定义时光:7年砥砺前行、茁壮成长;7年持重耕耘、华丽蝶变。
打开园区7年的“发展之卷”,每一页都铭刻着园区人不甘人后、奋勇向前的奋斗之姿,每一页都充盈着园区信念如铁、意志如钢的发展之志。
7年能做什么?在娄星区西部的娄星工业集中区,7年,能让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能让泥泞的土路换上双向6车道、路幅宽60米的“新装”,能让过去发展滞后的区域逐步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现代工业新城。
当前,在整个湘中地区,娄星工业集中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热土之一。这座以科技创新为基因,以钢铁深加工、军民融合、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为支撑,以一流营商环境为血脉,以开放合作为特色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凭借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7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娄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娄星工业集中区领导班子和全体园区人紧扣“奋斗”之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省级工业集中区征途上大步迈进,蹄疾步稳,成就斐然。去年,园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财税总收入超过2亿元。260多家企业在这里创造、奋斗、深耕……
靶定“特色园区”——
一张蓝图画到底三大产业齐发力
总规划面积48.6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8.2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集中区,起步晚、环境差、招商局限性大……而一方有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方是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万宝新区,“逆风开局”要破“蛋壳”之困,何其之难!
难,也要寻找自身定位,厘清发展思路,锚定发展目标,找准成长模式。
娄底“因钢而生”。1958年,华菱涟钢在娄底建成投产,诞生了湖南第一炉钢水、第一支棒材、第一卷板材。几十年砥砺前行,娄底千万吨钢的规模已经形成。
穿过涟钢大桥,公交车20分钟的车程便能从娄星工业集中区抵达涟钢入口。6公里,低廉的交通运输费用能节约大量生产成本。
紧邻涟钢,娄星工业集中区巧念“钢”字“经”,围绕“钢”字做文章,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军民融合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配套发展生产资料物流产业,致力打造娄底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和娄底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娄星工业集中区结合园区开发时序,在起步区分块规划产业建设区域,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3个“特色园区”:钢铁深加工产业园,以高溪工业园为基础,规划面积3.34平方公里;军民融合产业园,以涟滨西街为主轴,在两厢规划用地3000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以50万吨废钢基地为龙头,沿娄底大道沿线布局。
顾长远,谋大局。毗邻优质的钢源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更要“齐得月”,娄星工业集中区在产品多元化和品牌高端化上下功夫,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按照娄底打造“钢铁新城”的战略部署,娄星工业集中区结合涟钢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涟钢周边区域进行提质改造,按照“生态之廊、精钢之窗”的定位,着力建设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环境治理样板区、“钢铁新城”先行区。
园区持续聚焦,奋力打造百亿钢铁产业链。开展“强链”行动,在钢铁板块方面从注重发展企业规模转变为注重提升企业价值。发展主导产业,加快注入科技、信息化和品牌元素,促进现有产业不断精细化,提升现有企业质量效益,致力将钢铁深加工产业打造为省内领先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