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10-01 02:04 的文章

易纲阐述中国金融业70年:透露应对外部金融危机冲击经验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发表题为《新中国成立70年金融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署名文章,阐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金融业取得的五大历史性成就。

易纲表示,70年,中国金融业基本建成了“五大体系”: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了有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基本确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竞争的金融开放体系。

文章还透露了中国金融监管层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益经验。

在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改革的方式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提升金融体系健康性。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为例,2003年以来,果断推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还通过撤销、关闭、重组、购并等方式,有效治理城市信用社、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行业性风险,促进各类金融业态规范发展。“通过改革,我国银行业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为抵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适应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金融监管体系和法治体系,提升金融监管专业性和有效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协调进一步强化,2013年人民银行牵头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在宏观金融调控方面,金融调控始终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改革开放后,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成功应对了1984年、1988年、1992~1993年的通货膨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本世纪初的通货紧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

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银行较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2010年以来,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实施逆周期调节。随后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并探索建立外汇市场、房地产金融、债券市场等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以下为文章全文:

新中国成立70年金融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易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金融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金融业筹集社会资金,支持国民经济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后,金融业的活力和潜力得到极大释放,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白手起家,迅速建立了统一的法定货币制度,有效平抑了物价,稳定了新中国经济秩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金融机构比较少,长期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机构。从1979年起,陆续恢复建立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开始打破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1994年,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承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原来的政策性业务,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开始真正向商业银行转变,多层次银行体系逐步形成。

目前,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4588家,其中政策性银行2家、开发性银行1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4家、农村商业银行1427家、农村合作银行30家、农村信用社812家、村镇银行1616家、民营银行17家,信托公司68家,金融租赁公司69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53家,汽车金融公司25家,消费金融公司23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证券公司131家,基金公司120家,期货公司149家;保险公司229家。全国金融业总资产3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268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证券业总资产7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18万亿元。民间资本在股份制银行股本中占比超过40%,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占比超过50%,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占比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