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9-26 15:23 的文章

综合施策 全面治理 坚决打赢首都蓝天保卫战 北京2013—2018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各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动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特撰写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首都北京是一座快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长期以来,由于北京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高位运行和不利的地形气候,大气污染防治困难重重,压力巨大。2013年1月,北京市发生了持续性、大范围、高浓度的空气重污染,当月PM2.5平均质量浓度接近160μg/m3,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牢牢把握“转型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来源和特征,自2013年以来,北京市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将蓝天作为市民幸福生活重要标志,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多方位、全过程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确保空气质量全面、持续改善。

  夯实治理基础

  结合不同时期全市大气污染物类型及污染变化特点,北京市不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建设。

  2013年制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同时每年制定具体的年度清洁空气方案。

  2016—2017年,围绕环境保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目标,先后制定实施了《北京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实施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北京市细化落实方案》,在实施年度清洁空气计划措施的基础上,出台“加强版”措施。

  面对以城市运行和生活为主要大气污染源的形势,2018年陆续出台《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全面规划北京市未来大气污染路线图。

  依托在京科研单位、大学和环保系统自身技术力量,北京市在2014年和2018年,完成了两轮PM2.5来源解析,详细编制污染源排放清单,为找准北京市大气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PM2.5精准治污指明了方向。同时注重提升监测能力,于2013年建成35个覆盖全境的自动监测子站;2016年升级监测技术,建成了“天空地”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提高了监测和分析水平。

  在法规标准方面,2014年,北京发布实施了我国首部以PM2.5为主要目标的地方大气污染治理法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了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方向、模式和法律要求。2018年又对条款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使其更加符合发展和实际需要。

  推进区域联防

  自2013年以来,北京市将区域协调、联防联控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强化跨区域协防共治。北京市牵头,获得原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等七部委和河北、天津、内蒙古等六省(市、区)的支持,成立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2015年5月,河南省、交通运输部又加入协作机制。2017年,根据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规律,原环保部将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的26个城市(“2+26”城市)确定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作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2018年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升级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从国家层面推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从2013年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和原环保部等国家部委,先后发布了针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多项规划方案和年度措施,提出统一要求。2016年京津冀三地统一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2017年“2+26”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油品、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等,对推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北京市与河北保定市、廊坊市建立了大气污染治理“结对合作”关系,对上述两市在小型燃煤锅炉淘汰、大型燃煤锅炉污染治理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区域合作治理大气污染作出示范。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专项协作,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应对空气重污染。通过区域联防共治,2013—2017年区域减排为北京PM2.5年均浓度下降贡献了7μg/m3,贡献率为23%。

  实施精准治污

  北京市根据PM2.5源解析结构,突出主要矛盾,采取“点穴”的方式,集中力量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