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9-22 18:28 的文章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基本支撑,在防涝抗旱、水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中坚作用。精准的水文检测数据和情报不仅有助于水利资源的合理规划使用,推动经济经济的稳步发展,更是防洪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决策依据,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石。在起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全长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域,80后的罗兴,用烈火般的热情10多年如一日,时刻观察着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区域的水文变化,以严谨的工作风格,开放的创新思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获得多个殊荣。作为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副局长,他把“用情、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当成自己对长江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2006年7月,罗兴从河海大学毕业来到洞庭湖畔的长江委岳阳水文水资源勘测队(以下简称“岳勘队”)。岳勘队管辖着长江流域上两个重要国家基本水文站——城陵矶水文站和螺山水文站,承担着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汛测报、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任务。图为2008年,罗兴参加螺山水文站大断面测量。(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提供)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刚开始工作,罗兴和其他新人一样,从最基础的水位观测员干起,每天按部就班工作。直到10月的一天,罗兴和岳勘队的同事们来到一个水文测验项目工地。经过一条船时,看见一位同事独自在船上装仪器和调试设备,动作十分娴熟。“他和我是同一批进来的,短短三个月就能独立把工作完成得这么好,了不起!”感慨的同时,罗兴心里也受到“不小刺激”。回去后,罗兴暗下决心:不能再慢悠悠跟着师父学,必须“提速”!图为2017年,罗兴在汉口水文站进行水位自记仪器探头维护。(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提供)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此后,罗兴对自己不断“加码”,白天,罗兴跟着师傅进行实操,只要自己能“上手”的工作,都主动要求“上手”。晚上,总结白天发现的疑问,查找资料,“一开始,师傅们教我安装GPS-RTK测量仪器,当时我自己安装的速度是14分钟,经过反复的请教和练习,我的最好成绩达到了1分26秒。”罗兴说。图为2019年8月28日,罗兴在观测蒸发量。(光明网记者 邵绪楠摄/光明图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1年,为备战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工大赛,罗兴在工作之余反复研读规范,每天晚上等小孩睡觉后,他还要到办公室继续奋战两小时。最终,在这项全国水文行业最高级别的技能“比武”中,他荣获了综合第一名和一个单项第一。图为2012年第四届全国水文勘测工技能竞赛颁奖。(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提供)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2009年以前,螺山水文站还是实行每年测流100次以上的连时序测站,由8人全年驻守,每次测流都需4个小时左右。为了精简测次,罗兴和同事们一起开展单值化分析试算,使螺山水文站在2009年成为长江上第一个实现流量单值化站,实现汛期驻守,枯季巡测,每年流量测次减少到30余次。这项技术获得了“长江水文技术创新一等奖”。图为2019年8月28日,水文测船离港进行检测任务。(光明网记者 张悦鑫摄/光明图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80后”水文人罗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