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9-22 17:25 的文章

莱茵生物变更4.15亿元资金用途,投资美国工业大麻生产基地

  今年上半年,工业大麻概念在A股市场着实火热了一把,在相对冷清的行情下,凡是跟麻沾上点关系的股票都能收获一轮疯涨。然而,就在概念的热度已经过去时,有一家上市企业不惜放弃原定的产业链整合计划,豪掷4亿元重金,赴美种植工业大麻。

  9月16日,莱茵生物(002166.SZ)发布公告称,拟将原本用于“甜菊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3.3亿元资金变更用途,将投入“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

  公告称,莱茵生物预计将对“工业大麻项目”投资5818.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18亿元),项目预计将建设18个月,建成后预计能够每年处理5000吨大麻原料。

  目前,该项目的投资计划已经在广西发改委进行备案,莱茵生物已通过美国子公司LaynUSA, Inc.斥资210万美元在印第安纳州杰弗逊维尔市RiverRidge商业园区购得了土地148亩用于项目建设。

  印第安纳州位于美国中北部偏东的位置,该州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农业发展,是美国的农业大洲,国际制药企业礼来制药的总部就位于印第安纳州,莱茵生物将此处作为大麻事业的基地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市值仅有46亿的莱茵生物并不是一家土豪上市公司。据其刚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莱茵生物目前账上的货币资金为3.7亿元,流动资产共有16.2亿元。也就是说,此次用于建设大麻提取物项目的4.18亿元,相当于其账上货币资金余额的113%,约合其流动资产的25.8%。

  为了这次远在大洋彼岸的新项目,莱茵生物似乎已经赌上了老本。这不禁让人好奇,工业大麻为何有这样的魅力,让一家上市公司孤注一掷地进行海外布局?

  甜蜜却难做的小生意

  莱茵生物成立于2000年,在2007年上市。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植物提取物的生产,主要是产品用于替代蔗糖作为甜味剂的罗汉果、甜叶菊提取物,用于制作抗禽流感药物的八角提取物和抗氧化的葡萄籽提取物等。

  到目前,植物提取物在中国都算一个小众的行业,中成药、保健品养生和低糖饮食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而自从上世纪80年代,植物提取物的消费就已经在欧美和日本流行开来,欧洲的制药企业用植物提取物制作药剂,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则用其制作营养剂、保健品和化妆品。饱受肥胖、高血压和心脏病困扰的美国则是低糖甜味剂的消费大国,也是我国植物提取物的最大市场。

  正因如此,植物提取物在我国属于外向型经济,每年的产能大量用于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为23.68亿美元,其中占比最高的便是甜菊提取物,出口额为2.6亿美元,占比为11%。

  莱茵生物的财报显示,罗汉果提取物和甜叶菊提取物是其最主要的两个产品。其中罗汉果提取物的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低热量;甜叶菊提取物的甜度为蔗糖的250-300倍,不含热量,被誉为世界“第三代天然零卡路里健康糖源”,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受欢迎。

  而我国的无糖甜味剂市场并不成熟,消费者对于天然无糖甜味剂的需求并不旺盛。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数据,我国的饮料中无糖饮料仅占3.2%,且主要使用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因此,包括晨光生物(300138.SZ)和莱茵生物在内的植物提取物企业都以外销为主。

  2014年至今,莱茵生物每年的植物提取物收入约为3亿元左右,外销比例为71.4%~85.7%。而据莱茵生物的招股书,即便是其小部分的国内业务,销售对象也多为行业的出口商。因此,即便是莱茵生物已经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也难以为中国消费者所知。

  

  另外,植物提取物这门生意也不像它的产品那样甜蜜,无序竞争和资源限制一直困扰着身在其中的企业。

  或许是因为国内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市场,莱茵生物上市时尚未有对应的监管部门,而行业本身也缺乏技术和资本壁垒。因此,这个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众多,行业高度分散。据中国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目前国内从事植物提取物生产和贸易的企业超过2000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超过70%,且其中主要为仅能生产几个或十几个品种的小企业。

  一个仅有百亿产值的行业,却有超过2000家竞争者,植物提取物行业的竞争激烈且无序。莱茵生物在招股书中曾经提到,植物提取物行业存在“为了生存而恶性竞争”的情况,大量企业“依靠粗制滥造、低价抢滩等手段钻营取巧,行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