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9-18 11:48 的文章

将信息化引入业务?一飞院是这么玩的!

“‘两化融合’,不就是将信息化引入业务工作吗?”当一些人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片面的理解上时,一飞院已经用一串串艰辛探索、矢志不渝的坚实脚印,诠释了“两化融合”丰富、博大的内涵——那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理念、方法和手段改进设计方法,提升管理效能,变革研发和管理体系。

对一飞院来说,“两化融合”不仅是完成一系列难度极大、看似难以完成的项目的制胜“神器”,更是比肩世界一流,与全球飞机设计强者并驾齐驱的强劲羽翼。

微信图片_201909181030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微信图片_20190918103036

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法,在国内率先进行飞机数字化设计的尝试,使一飞院尝到了甜头,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两化融合”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从“飞豹A”飞机、到空警-2000飞机、再到ARJ21 飞机和运-20大型运输机,信息化建设走过了全机数字样机、产品数据管理、跨地域并行设计、全三维关联设计及并行协同研制的四个阶段,一飞院实现了“一个型号上一个台阶”的发展目标。

在 “飞豹A”研制中,一飞院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法,在国内率先进行飞机数字化设计的尝试,干出了国内第一架全机电子样机,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飞机研制三维设计、二维发图和电子预装配,从传统设计一步跨越到国际水平,实现了我国飞机设计手段的革命。

空警-2000 飞机研制的牵引,使一飞院的数字化设计上了一个新台阶。应用在“飞豹A”研制中取得的数字化设计成果,一飞院仅4 个月就干出了全机电子样机。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了VPM 产品数据管理,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用全机数字样机取代物理样机进行转阶段评审,实现了国内飞机研制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ARJ21 飞机研制中,一飞院又在国内第一个应用VPM 软件,实现了跨地域的异地产品数据管理,建立了与4 个国内制造厂和19 家国外供应商大规模异地协同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的信息平台,第一次实现了以我为主、同国内外各参研商并行协同工作等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研究院特色的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

在大型运输机研制的关联设计中,一飞院进一步突破了全三维技术、关联设计技术、并行协同研制技术等新的数字化设计技术难题,成功地构建了跨地域、跨企业的数字化并行协同研制平台,形成了国内第一个基于全三维技术和多厂所联合研制模式的新型飞机研制标准规范体系。其中,全三维及其关联设计技术属于国内首次应用,牵引推动了研制全线的信息化水平。

微信图片_20190918103038

四个型号、四个阶段走过,一飞院员工对“两化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意味着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

着眼大棋局,落子更精准

微信图片_20190918103039

新时代孕育着新发展,新装备呼唤着新手段。面对当前研究院改革发展和型号研制的诸多挑战,一飞院“两化融合”工作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裹足不前,而是不忘初心、攻坚克难、锐意创新,不断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范围推进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研究院核心竞争力。

几年来,一飞院借助工信部推行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从构建体系入手,不断迈向“综合管理信息化、研制流程规范化、创新设计知识化、型号研制数字化、研制体系标准化、研制能力国际化”的应用目标。通过一飞院在数字化二期和MA700等型号试点应用等大量实践也充分证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是信息化条件下应对装备研制复杂性挑战的有效手段,是构建未来创新驱动新型研发体系“航空母舰”的核心框架。

现代航空装备创新性强、技术难度大、涉及行业广、与外部节点交联复杂,迫切需要采用新型系统工程(MBSE)研发模式和手段。用户在型号中明确要求按照MBSE需求工程的方法来进行研制过程评审和管控,唐长红院士也提出了要在型号研制中全面贯彻“面向需求”的设计思想。刘小锋院长强调,一飞院全面推进MBSE的战略举措与型号研制的时机高度契合,能否抓住这次难得机遇构建新型研发体系,对一飞院整个技术体系的系统性升级可能影响10到20年,全面推进MBSE机不可失、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