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19-09-10 09:10 的文章

全球能源市场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多年来,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都在快速增长,针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社会诉求与实际进展速度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而且情况日益严重。世界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

  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长2.9%,是2010年以来的最快增速。疲软的GDP增速和持续走高的能源价格并没有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增长2%,同样是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新生产的碳排放量达6亿吨,相当于在地球上增加1/3的乘用车产生的排放。

  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的增长由多方因素导致。从能源消费角度来看,能源需求在2018年增长了2.9%,其中2/3的增长来自中国、美国和印度。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3.5%,这一增速达到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

  几乎所有能源种类的需求增长都很强劲,且增速都超过了其近期历史平均水平,尤其是天然气。2018年天然气需求增速达5.3%,是近30年来的较快增速,贡献了45%的全球能源增长。经过3年的下降后,煤炭需求迎来了连续第二年的增长,增长1.4%。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相较以往有所放缓,但目前仍是增速最快的能源资源,增长14.5%。

  至于能源需求强势增长的原因,一个简易的模型可用于分析能源数据在2018年的异常程度。在此模型中,GDP增长和油价(作为能源价格的代表)被用于预测某一国一次能源的增长,进而汇总得出全球的能源状况。

  根据模型预测,在经济略微疲软和能源价格走高的作用下,能源需求应该在2018年放缓,但恰恰相反,这一增速显著提高。

  2018年的能源需求强劲增长,原因在于极端天气对美国、中国、俄罗斯的影响,以及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正经历的周期性特征。深入研究这些数据可以发现,2018年能源消耗的意外增长与天气有关。全球多个主要能源消费国都遭遇大量异常天气,特别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供暖或制冷等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能源消费的增长。第二个因素是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周期性特征,尤其表现在钢、铁和水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和水泥三个产业耗能占中国能源总消费的1/4,部分产业的增长放缓有周期性的特点。二者共同导致在经历了2014~2016年能源需求增速低于预期之后,2018年能源需求强劲增长。

  在很大程度上,碳排放的增长就是能源消费上升的直接结果。相较于过去5年的均值,2018年的能源需求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碳排放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能源结构中碳强度与以往类似。

  在全球电气化的背景下,电力需求在2018年的增长甚至比整体能源需求增长更加强劲,但是低碳化是电气化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前提。尽管增量相当可观,可再生能源仅支持了总发电需求增长的1/3,与煤炭的发电贡献占比大致持平。据估计,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增长高于全球煤炭消费增长。2018年,电力产业贡献了约一半的一次能源增长和碳排放增长。

  在减少电力产业碳排放的同时满足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是未来20年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仍需要各种技术和燃料予以支持和配合,包括大力推广“煤改气”,以及广泛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