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12-18 11:09 的文章

四成App广告无法关闭被点名

       报告显示,在600款App中,有四成App内含广告却没有“关闭键”,仅有14.5%提供个性化广告关闭入口。此前南都实测,如果想关闭个性化展示,绝大多数App需跳转五次以上。

  据相关统计,2019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超过了4300亿元,年增长率为18.2%。其中App已成为互联网广告主要的发布媒介。

  许多人都遇到过:打开一款App首先看到的是弹窗广告。浏览资讯时文章中间穿插着各种广告。这些操作极大地影响着用户体验,而更令人无奈的是,有的广告还关闭不了。

  报告显示,通过对600款App的广告行为分析发现,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占总数的四成)的广告没有“关闭键”,如微信、汽车之家、快看视频、36氪等。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如果消费者感觉App广告内容不适,应有权利自主点击关闭广告。

  如今,在大数据时代,广告已变得“千人千面”、更懂人心;同时,这种类型的个性化广告也引发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要求商家要显著区分个性化展示和非个性化展示,比如标明“定推”等字样,或设置不同的栏目分别展示。

  9月份,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北京环球律师事务所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发布的《个性化展示安全与合规报告(2020)》显示,在受测的App中,只有25%的App通过设置单独栏目“猜你喜欢”来显著表明个性化展示内容。

  据《App安全意识公众调查问卷报告》显示,逾六成受访者可以接受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广告,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很反感,感觉被窥探或偷听。

  对于反感的用户来说,关闭个性化广告的功能设置则至关重要。报告显示,在600款App中,仅有14.5%可以找到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南都报告还显示,即便是国内头部企业,但真正能让用户快速找到关闭个性化展示按钮的是极少数,绝大部分App都要经过五次以上甚至上十次跳转才能找到。

  另外,报告显示还有的App利用技术手段限制消费者永久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权利,消费者仅能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关闭且仍旧会看到广告。

  据报道,这种设置关闭有效期的做法曾引发公众对关闭个性化广告“怎么这么难”的质疑。对此,南都报告认为,当用户明确拒绝个性化展示相关功能时,App无权代替用户作出撤回授权的动作,建议App修改相关功能。

  针对个性化广告太精准造成用户“恐慌”的现象,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数字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汪庆华曾对南都记者表示,企业公开画像标签或能起到缓解作用。而南都报告显示,只有25%的受测App提供了可编辑、可删除的标签管理系统,其余大都是针对单个广告反馈机制——长按广告或点击关闭按钮则弹出设置页面,用户可选择“不感兴趣”“不喜欢”等作出反馈。

  南都报告建议,为了赋予用户更完整的控制权,App可以向用户提供前台集中控制用户画像标签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