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8-08 05:47 的文章

阿克苏馕产业园“小馕坑”带动大产业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7日电(任红芳)“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这首诗中提到的“胡饼”即为现在人们说的“馕”。

  馕是阿克苏人喜爱的食物之一。这两年,按照自治区工作部署,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解决就业促进增收为导向,以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推动馕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整合技术、人才、市场和文化等资源,加大对馕协会、合作社和企业的建设力度,着力推进以“馕巴扎”“打馕村”“打馕街”为主体的馕生产基地建设,建成馕产业园10个、馕产业一条街8个、馕加工企业11家、馕制品专业合作社81个,年生产馕8400万余个。

  阿克苏馕产业园

  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今年,阿克苏市突出馕文化特色,投资1.5亿元建成阿克苏馕产业园,进一步提升馕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优质化水平,传承阿克苏美食文化,提升特色品牌美誉度,拓宽劳动力增收渠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带动特色产业、旅游业、服务业健康稳定发展。

  8月1日,记者走访阿克苏馕产业园,探寻产业园里融入的馕文化。

  走进产业园,一个直径3米多的馕造型映入眼帘,在大馕前拍照留影几乎成为游客入园后必做的事情。这是馕产业园主题雕塑,名为“奋斗的果实”,寓意着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在一楼的馕文化展厅,通过模型、展板、实物、AR成像技术等形式介绍了馕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等内容,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阿克苏馕文化,聆听阿克苏馕文化的历史故事和馕坑的变迁。

  胡杨树下,沙漠边缘,柴火堆旁,展现的是早期居民打馕的场景……“这里浓缩了阿克苏馕坑的变迁史,从最初的下挖式馕坑演变到现代馕坑。每一代馕坑都反映着一个时期特有的饮食文化。”阿克苏馕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这里还展示了从古代到现在打馕用的器具,有馕针、馕枕、木盆、擀面杖、火钳等,还有打馕时用到的核桃、巴旦木、玫瑰花、葡萄干等配料。

  来到二楼的馕产品特色展示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浪,通过激光投影技术,展现了小麦从种植到加工成面粉再到面团的过程。透过观光长廊,可以全程观看和欣赏一楼生产车间馕的制作过程:和面、调馅、烤制,整个制作过程分工有序,有条不紊。

  统一的工作服、整齐的操作台、可控温的新能源馕坑、环环相扣的生产工序……如果不是身在其中,艾木都拉·萨迪克不会想到,过去那烟熏火燎、汗水湿透衣衫的打馕工作环境大为改观。

  艾木都拉·萨迪克是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农民,从2007年就开始在喀拉塔勒镇打馕,现在来到阿克苏馕产业园上班,正规化的操作流程折射出近年来阿克苏馕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从传统意义的美食到现代意义的产业,小馕饼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化变革。

  从农民到产业工人,从土馕坑到现代馕坑,从根据感觉掌握火候到精准控温,从普通面粉到打馕专用粉,从单一品种馕到花色繁多的营养馕,从家门口销售到全国各地,这些都让艾木都拉·萨迪克“想不到”。他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在这么好的地方打馕。”

  阿克苏馕产业园日产馕60万个,主要品种有17种,年销售2亿个以上,年收入可达4.5亿元,带动4000多人就业。“打馕从传统维持生计的小行业现在整合升级形成产业链,成了大产业。”阿克苏市大馕城运营股份公司董事长魏小飞说,目前园区正在研制馕月饼,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

  阿克苏馕产业园内的馕主要通过订单式配送、委托物流配送、小区内馕车零售等方式,销往地区各县(市)。阿克苏市大馕城运营股份公司营销总监徐滨说:“园区通过电商销售,拓展疆内外市场,每天线上商城的馕销量有10万个左右。各单位、企业、自营商超和小区馕车每天的销售量大概有15万个左右,同时还在阿克苏机场候机厅设置了销售点。”

  当前,阿克苏馕产业园正在以“产业+文化+旅游+就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打馕工艺和传统打馕手艺相结合,推进产业化生产。同时,配有就业培训、科教研学、库房及备用库房等辅助拓展功能,有效推动了馕产业由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营向集中化生产经营转变,正在带动一批电商中心、仓储中心和物流、旅游商贸等行业快速发展。

  柯坪县杏乡馕合作社

  带动百姓家门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