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发布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攻坚方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济宁报道
近日,济宁市污染防治攻坚指挥办公室发布《济宁市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攻坚方案》。
攻坚目标
确保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三年攻坚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体目标为: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力争全市PM2.5、PM10、SO2、NO2、O3年均浓度分别不高于53、88、17、36、18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6%,重度以上污染天数不超过10天。
水生态环境稳定改善,20个国控、省控水质考核断面(点位)达到考核目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除地质原因外)。全面消除济宁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县(市、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70%,完成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工作,基本恢复13条省控重点河流水环境功能。
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体系;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集中处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实现减量化、规范化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完成“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工作,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重点攻坚任务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持续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对用地、工商、环保手续不全、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予以关停。推进石材加工行业压减整合优化,2020年10月1日起,未通过验收的整改提升企业全部停产,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生产。推进全市烧结砖瓦行业产能压减,20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产能压减任务,全市烧结砖瓦企业由122家压减到15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进一步排查淘汰类工业炉窑,依法依规完成落后产能关停淘汰。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布局
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强化煤炭煤质监管,严厉打击民用劣质煤炭行为,每季度开展一次煤质执法抽检行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力争到2020年,太阳能年利用量替代18万吨标准煤,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可以替代2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力争达到1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75万千瓦。强力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各县(市、区)建成区淘汰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大力推动清洁能源采暖,到2020 年,全市平均清洁取暖率达到70%以上,20 万人口以上城市(县城)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优化运输结构与布局
推进重点企业大宗货物向铁路转移,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下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鼓励采取共建共用铁路专用线、新能源车辆或清洁能源车辆的集疏运方式。运输距离在400公里以上且计划性较强的煤炭、矿石、石油等大宗货物基本转为铁路、水路运输。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2020年底前,完成华能济宁高新区热电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建设,新增大型工业企业铁路专用线3.3公里;完成济宁矿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建设,新增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6.5 公里。加快鲁西电厂铁路专用线、邹城市铁水联运物流园等铁路专用线的前期工作步伐,力争2020年底前开工建设。
加快航运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底前,开工建设跃进沟作业区物流园码头、主城港区泗河口港改建工程、邹城港区正方码头工程等港口项目;开展祥城北作业区、梁山港区寿张集作业区二期工程、主城港区经开作业区物流园码头工程、嘉祥港区祥城作业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发展铁水联运,加快推进济宁主城、微山、嘉祥、梁山、邹城等大型铁水联运港区建设。到2020年,铁水联运比例达到铁、水路运输总量的5%,实现嘉祥易隆港铁水联运码头与铁路部门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提升公路货物运输效率,到2020年底,培育1-2 家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的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达到80%,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70%,济宁城区新增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90%。
强化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