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看烟台】看烟台工业互联网如何重塑产业新动能
胶东在线8月4日讯(记者 邬勇)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工业互联网列入“新基建”重要领域的第一年,工业互联网在诸多利好政策驱动下已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传统工业大市,烟台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重塑产业新动能。
5G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使能技术。2020年上半年,烟台市充分发挥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牵引带动作用。举办5G+应用推介活动,发布95个5G应用项目;加快5G基站建设,目前累计建设5G基站3922个。扎实推进人工智能。13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在科技支撑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人工智能企业名单。
研发中心工程师铁超介绍“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
位于中韩(烟台)产业园牟平片区的山东浩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工程师铁超正在完成新一代200台5G+AI“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交付前的最后检测调试工作。这款L4级智能无人驾驶扫路机器人,相关产品先后亮相雄安新区、央视春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斯维加斯北美清洁展会,成为智能清洁行业的闪耀明星。“它们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小时能清扫1.08万平方米,相当于54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每年可节省成本360万元,相当于9台有人驾驶扫路机工作量,每年可节省成本270万元。”铁超说。
企业上云是接入工业互联网的初始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助力,企业上云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云动能”,必将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也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目前,烟台上云企业超过1.5万家,预计2020年内达到1.8万家。
渤聚通承接龙山智谷的智慧园区云平台建设及展示中心建设
走进位于烟台自贸区的山东渤聚通云计算有限公司展厅,一个“数字化园区”生态体系构架展现在眼前,它通过智能设施、智慧运营、精准招商、全面服务和数据资产五大功能模块,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管理可视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产业发展集聚化,助力实现园区数字化转型,为园区企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目前,在烟台已有上千家企业接入渤聚通(聚通云),在山东接入渤聚通(聚通云)已超过2000家。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多重驱动下,一大批云服务商、大数据服务商正积极助力传统产业加速向云端迁移,打破“数据孤岛”。在此基础上,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颠覆着整个产业生态。其中,产业园区、商圈通过“组团上云”,打造智慧园区和商圈,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集聚产业优势打造产业圈、最大限度的激发区内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阵地堡垒作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是核心枢纽,支撑着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烟台工业互联网领域涌现出一批特色自主平台和企业自建云平台。杰瑞集团设立的橙色云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于莱山区,推出了全球首个工业产品线上研发设计协同平台OrangeCDS;位于烟台高新区的腾讯云(烟台)双创基地是腾讯在国内建设的首个工业云基地,他们与西门子、达索合作研发的腾讯云烟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于2019年10月上线运营;万华集团应用全球最先进的SA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研发设计、供应供销、经营管理、生产控制全流程信息化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通用东岳汽车引入的SAP系统,覆盖了从订单接收到产品交付全流程,可在进入固定生产线前动态调节车辆订单及配置;招金集团的物联网智慧矿山工程,通过三维可视化集控系统平台,实现了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整体监控、实时预警、统一调度。
冰轮智能工厂工人在空调环境下工作,无重体力劳动
“3DP+数字化+智能化全流程智能铸造系统平台”是整个冰轮智能成型工厂的“智慧大脑”。“工厂采用先进的3D打印设备及机器人、AGV、立体仓库、低能耗中频电炉、炉料自动上料、配料系统、自动浇注机、退火炉、抛丸清理等智能装备,涵盖了ERP、MES、全流程数字设计与仿真、LIMS等数字化业务流程,实现整个铸造工艺全过程的智能化,能够达到设备的数控率100%和联网率100%,成为全球范围内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最先进的3D打印铸造工厂,创造了两个世界之最:拥有目前世界铸造行业最大的3D打印机和最快的工作效率。”在智能工厂智能控制中心大屏幕前,烟台冰轮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立海如是说,“从砂芯制作至铸件成型,完成全自动运行,实现铸造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引领中国铸造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铸造。”
创为科技 电动客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箱)火灾防控产品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