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8-04 13:37 的文章

【行业观察】"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成商业新

【行业观察】"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成商业新

高新区首家购物中心世茂52+正式开业。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黄晓)

8月1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世茂52+购物中心正式营业。这是高新区的首家购物中心,有3000平米的家家悦超市,还有拥有7个放映厅的万达影城,它的开业结束了周边居民购物不便、无处看电影的窘境,填补了片区商业配套空白。早在此前的试营业中,久旱逢甘霖的周边居民就奔走相告,纷纷前来打卡探店,对家门口终于有了购物中心而开心不已。

世茂52+体量不大,总建面仅6.5万平米,但却涵盖了餐饮、儿童、休闲娱乐、时尚服饰、精品超市等多种业态,有100多个品牌入驻,其中70%的品牌是首次入驻高新区,是一家为服务家庭和社区而生的“小而美”社区型购物中心。而这种业态,也是近年来国内商业地产巨头们竞相尝试的新商业模式。

“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成商业新蓝海

一二线城市由于交通拥堵以及都在发展城市副中心、甚至卫星城市,对超大型购物中心的需求因为地量和位置的关系在逐年降低。而对三四线城市而言,人口数量少,受电商冲击,购买力不足,很难支撑起庞大的商业综合体。因此,“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

社区型购物中心是以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为依据,集合多元化、多种功能的不同业态在同一空间开展经营活动,形成了一站式服务的经营模式。它有效降低了顾客选择和享受各种消费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让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商业综合体等同的商业服务,这种“零距离”的特性是其天然优势,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尤为明显。

在今年3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社区商业是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动的重点内容,要加快社区便利店、菜市场的布局和发展,同时推动传统的中小型百货商场向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转型,从而构建便民服务消费圈。

而在国外,社区商业也是拉动消费的主战场。国外社区商业模式显示,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社区商业所占消费零售总额的比例一般在40%以上,发达国家甚至可达60%以上。而目前我国一线城市社区商业消费在零售总额中占比仅为30%-35%,可见当前我国的社区商业有足够的突破空间与利润潜力,是消费领域的新蓝海。

【行业观察】"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成商业新

联合“熊出没”IP,青岛世茂52+打造了一系列受小朋友喜爱的美陈。

注重便利性和体验感,不仅是社区服务中心更是“社交客厅”

纵观全国,高人气的社区型购物中心都具备强体验、强社交、重服务、主题化的特点。近十年来,随着电商的崛起,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有不少已转移到线上,实体店要避开电商的冲击,必须依赖强体验的消费业态,提高舒适性和体验感,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消费需求。

以世茂52+为例,为迎合周边家庭消费群体需求,其餐饮业态占比超过30%,且多是适合亲子家庭的餐厅。多元零售品牌中,除服饰外,特意针对目标客群增加了精品家纺、生活杂货等。此外,会飞的哈林等家庭欢乐主题公园、芝麻街英语等儿童教育品牌联合组成的儿童业态也是项目的一大优势。项目还引进了区域内首个精品超市家家悦超市,蔬果种类丰富,价格亲民,同时设有小餐饮区,方便“不开火”的年轻家庭,让顾客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精致的便利生活。

【行业观察】"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成商业新

项目负责人介绍说:“52+即‘我爱家’的谐音,周边的客群定位与我们为家庭服务而生的品牌文化、服务理念不谋而合,业态分布和之后的营销活动等也都将围绕家庭和社区进行。”

餐饮、影院、儿童乐园,这些业态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还为其提供了社交聚会的场所。世茂52+内部装修均采用暖色调,顶层预留了充足的采光空间,内部设有特色休闲阶梯、大型观景平台和家庭活动场等超大面积的共享聚会空间,营造出社交休闲的氛围,这里不仅是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还是周边居民的“社交客厅”。现如今,商业项目早已不是简单的建筑集群,而是有温度、情感的空间,这也是社区型购物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行业观察】"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成商业新

特色休闲阶梯,为顾客提供了休息的空间,也是周边居民遛娃、闲聊的好去处。

【行业观察】"小而美"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成商业新

“熊出没”卡通形象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传统商业地产商转型,为居民“量身定制”兑现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