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地摊经济”成行业新风口
2020年上半年,“直播经济”、“地摊经济”俨然成了大热词汇,直播带货在疫情期间可谓“高歌猛进”。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摆地摊也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风口。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积极求变,到互联网平台上、到身边的市场上寻找新的生机。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记者朱嘉明、实习生张安琪/文
“地摊”——老词汇焕发新活力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南昌市民熊女士就在考虑外出摆摊。白天,她在南昌新建区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内衣店,因受疫情影响,生意不景气。得知红谷滩绿地中央广场可以免费摆摊,熊女士就骑车带着店里最好卖的几个款式来“挣外快”。熊女士的内衣摊一般从16时营业到21时,生意好时可以卖出几百元,不好的时候也能赚到几十元。
“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摆摊做点生意,不被赶也不抽摊位费,减轻我们的压力。”熊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允许摆摊的时候生意最好,看热闹的、出来玩的,广场上经常是人头攒动。
“地摊”让城市更有烟火气,释放了市场活力,助力后疫情时代商务经济发展,也催生了新的创业就业模式。
江西各地纷纷行动起来,规划若干临时摆摊点,释放夜经济活力,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餐饮、服装、工艺品集市等各具特色的夜市商业街有序开放。南昌市政府于5月出台政策,指定全市100个街道有序开放夜间市场。在西湖区朝农街道200多米的夜市一条街上,总是一派热闹景象,不少商家一位难求。
“直播”——疫情期间“高歌猛进”
相比传统的“地摊”,“直播带货”依赖互联网技术,疫情期间可谓“高歌猛进”。
江西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大椿告诉记者,其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竹笋制品,如粉丝、面条、饼干、代餐粉等,疫情期间产品滞销,令公司上下头疼不已,而通过直播带货,产品实现了从“滞销”到“赶货”,营业额实现20%~30%的增长,公司也将继续加大直播带货力度。
大江大数据和企查查大数据平台显示,2019年1月~2020年2月,江西主营直播等相关业务企业每月新增注册量平均仅十余家,而到了2020年3-6月,月新增注册量分别跃升至28家、81家、161家、241家,相比之前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
江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江西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带动网络零售持续红火。今年1~6月,江西省网络零售额615.5亿元,增长15.5%,高于全国平均8.2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三。
思考——新经济面临新挑战
日前,记者在夜市中走访发现,不少地摊商品品质较低、品类重复率较高,导致摊位前较为冷清。“热度褪去了,摆地摊要想盈利,其实和所有行业一样,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新意,或者是小吃味道独特,或者是有吸引人的产品。”夜市中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如果要做专业摆摊人,想要源源不断的客流,得在摆摊地点、产品品种等方面多摸索。
对于直播行业,江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7月初,互联网营销师纳入新增职业,使直播销售员正式有了官方认证的职业名称,为加快其职业标准开发,规范直播销售从业者的行为,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和技能打下了基础。不过,上述负责人也提及,目前职业标准、规范、培训等政策和举措仍有待完善和落地,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有待建立。
直播行业的未来将如何?会不会只是一股短暂的热潮?林大椿表示,他是从不看好直播,到希望投资直播,“疫情前我没认真考虑过通过直播卖货,如今则后悔没有早利用这一手段做大品牌,现在打算每日直播场次达到20场以上,并且正在打造自己的直播团队,目前已经开始招聘人员、购买设备。通过线上直播带动,我们预计线下销售点每年将增加1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