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株洲日报记者 罗欣 邓伟勇
7月31日,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召开,会议精神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保持清醒,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加速跑,迎难而上加油干,坚定不移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链一策、因链施策
做大做强产业链
会议提出,着力做大做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规划,加快催生一批“老树发新芽”的企业和项目,瞄准“三类500强”引进一批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产业链服务平台,打造“135工程”升级版,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绿地滨江科创园、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华录数据湖等大项目纷至沓来。”市商务和粮食局局长潘才良表示,将持续搭建平台抓产业链招商,不定期采取线上推介的形式,推介株洲的优势产业。整合力量抓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链办、产业链协会、驻外招商联络处的作用,实现无缝对接、资源共享。精准瞄准500强企业、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招商,突出发展所需和地方特色,持续强链、延链、补链。
“我们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调科技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市科技局局长陈大雄说。科技部门将围绕产业链发展,努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以上;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创新创业中心和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争取今年国家级平台超过50家。
芦淞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晓江表示,将坚定不移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着力在主体合力、机制落实、项目支持、要素保障、改革创新、环境优化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具体来说,以推进服饰产业链资源整合专项行动为抓手,构建集研、供、采、产、销、服于一体的功能共享型服饰产业新生态,加快服饰产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促运营、运营拓市场、市场增需求、需求提质量、质量兴产业,全力打造中小航空发动机世界级产业集群。
“我们将努力提升园区承载力,让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渌口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伟表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生产要素保障,加快土地储备和开发,加快科创园标准厂房建设,为承接产业链项目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充分利用株洲籍在外成功人士、各类异地商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渠道获取产业链投资项目信息,对产业链项目进行精准招商、精准对接,提高项目引进成功率。
让更多项目开花结果
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质量
产业链建设,最终得落在一个一个项目上。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产业链才会更加富有活力、更有竞争力。
市发改委主任向平表示,市发改委将着力抓产业布局,抢抓央企混改、“两业”融合、数字经济等政策机遇,大力推动17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以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等为着力点,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质量。抓项目建设,认真研究和利用当前国家和省出台的加强新基建、新经济、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政策,结合“十四五”规划,加快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笼子”,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增强产业链发展后劲。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更大的力度,全面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
“全会报告对产业链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巍说。醴陵市将强化产业升级,做强传统产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全面推动陶瓷、花炮两大产业自动化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支持旗滨玻璃继续做大,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实现对显示器基板、载板以及药用玻璃、汽车玻璃等各类型产品的全覆盖。强化项目攻坚。深入推进“五大行动”和“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加速推动碲化镉发电玻璃、华联华瓷汇总部等各产业链上的重点项目。
让好环境为项目建设“赋能”。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郝建东表示,将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逐步实现省政府2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掌上办”。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着力做好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