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8-03 23:29 的文章

北京发布物业管理行动计划 年底前成立了2000多个行业委员会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8月3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一条消息。为全面推进《条例》的实施,构建党建带团治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近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

据悉,《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阶段目标。到2020年底,将建立2000多个新的行业委员会,行业委员会的建立率和党的组织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物业服务覆盖率将超过60%;2021年和2022年的“三个比率”必须分别达到70%和90%。

着力提高"三率",2022年达到90%以上

据悉,《行动计划》提出要完善城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街道的主要职责和社区的具体职责。

同时,要重点提高行业委员会的成立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党组织水平和工作覆盖面,并提出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底,新增行业委员会2000多个,行业委员会成立率和党组织覆盖率达到30%以上,物业服务覆盖率超过60%;2021年,上述“三率”均超过70%;到2022年,这一目标将超过90%。

同时,要结合《条例》实施和完善配套政策和标准,修订现有文件,完成新旧政策的衔接和平稳过渡;提出了培育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发挥行业自治组织作用等一系列促进物业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

以老旧小区为抓手,提升物业管理智慧化水平

《行动计划》还指出,要推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着眼本市物业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建立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深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改革,继续做好“投诉立即处理”和“举报举报”工作,鼓励各区围绕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此外,完善住宅小区基础数据库,加大“北京业主”APP的推广应用,实现分级管理、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

为了确保实施,《行动计划》还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目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设立了物业管理物化专班,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全市街道工作和“举报”改革专班;北京市有关部门同时下发了《党建带资管理工作方案》。

根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消息,《行动计划》是北京市实施《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市未来三年完善物业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有利于促进《条例》的整体落地,进一步完善全市物业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物业管理各方主体行为。 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激发基层单位活力,开创共建、治理、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新京报记者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