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晒出上半年“成绩单”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65万户 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大考”和业务监管工作的双重任务,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应考”。从严从快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案件367起,公开曝光168起。同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条措施”等政策,精准服务,全力支持复工复产。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65万户,同比增长10.68%;总量达到93.64万户,同比增长24.0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据悉,上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集中开展保质量、保价格、保供应“三保”行动,深入实施“四大攻坚行动”“六大重点突破”,我市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质量提升取得新进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统筹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
打防并举,严守市场抗“疫”阵地
严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稳定。第一时间采取告诫、约谈等价格干预措施,创新性实施防疫用品价格报备管理,限定进销货差价备案审核1798批次,从严从快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案件367起,公开曝光168起。实行投诉举报24小时快速回应、快速处理,稳定市场秩序,稳住了群众心理预期。建立疫情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派驻质量检验员制度,开展零售药店、医疗器械、劳保防疫用品等经营企业全覆盖检查,校准检测红外测温仪器7979台,食品专项抽检1000批次。支持23家企业紧急转产防护用品,5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办理产品出口证明,协助市检验检测中心取得16类医用防护用品检验资质。强化市场交易环节监管。疫情期间,全市68处农贸市场、724处农村大集全部停止活禽交易。
精准服务,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条措施”,协调大型电商平台推出商家佣金减免“优惠套餐”,餐饮单位线上经营率同比增长80%。发挥标准基础支撑作用,指导制定《物流园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程》团体标准,促进了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全面复市。与市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转供电加价行为的提醒告诫书》,开展“转供电”、涉企收费集中检查整治,约谈转供电单位279家,立案调查22家。圆满完成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开学核验工作,保障了学校顺利复课。
严管严控,筑牢质量安全底线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制定党政领导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开发应用在线培训平台和索证索票小程序,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全市239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安全追溯体系。持续推进大宗食材集中采购和“明厨亮灶”,1191家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全部实行网格化监管,罗庄、兰陵等县区1360余家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应用了“智慧监管平台”。持续推进“食品工厂规范化”、乳制品质量提升行动,全市食品经营单位风险等级评定率达到100%,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98.48%。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推进“疫苗安全监管”民生工程,全市疾控机构和疫苗接种单位信息系统设备配备率达到100%,疫苗追溯监管系统正式运行。临沭被确定为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试点。全市3628家零售药店全部纳入网格化监管,下达市级药品抽检计划1000批次。强化特种设备规范化管理。制定《基层监管规范》《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规范》,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达到98.85%,96333平台在用电梯覆盖率99.5%。兰山实行电梯健康综合保险模式,推进电梯保险+服务试点工作。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制定《2020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目录》,抽检重点工业产品150批次、成品油及车用尿素1407批次。开展重点工业企业“专家问诊”和交叉检查,全市434家获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公示率100%。围绕《问政临沂》曝光问题,对校园周边食品、桶装水、“三无”电梯等高风险领域进行集中整治,筑牢市场安全防线,全市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市场监管安全风险。
综合施策,服务高质量发展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承诺”、活跃夜经济等措施,26项依申请权力事项进驻政务大厅,推进“一窗受理”“一链办理”等改革,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恢复增长。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3个产业集群获得“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榜十强”,居全省第一位;22家制造业企业、8家服务业企业入选“2020年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居全省第五位。6家企业申报“泰山品质”认证。加快“临沂标准”体系建设,44项市级地方标准获批立项,新增国家级一类示范项目1项,省级试点示范项目4项,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十名。在2019年省政府对市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评议中获A级等次。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开发应用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平台,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93件,6项发明专利获第三届山东省专利奖。新增有效注册商标2.07万件,居全省第三位。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13亿元、动产抵押融资96.74亿元。
“四个最严”,提升监管执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