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29 11:28 的文章
2020年加油站行业的“攻·守”道
共27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中国加油站的发展起始于1924年,1998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成立,国内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全面铺开并与国际市场互通互融。经历了最初的需求爆发期和旺盛期以及加油站的野蛮式发展,需求池的建立和供应链的搭建日趋成熟。
随着我国对外资能源企业的政策放宽、门槛下调,2019年以来,外资油企对中国能源市场长久的跃跃欲试终于一触即发,BP、壳牌和海湾石油等竞相布局,并制定了2019—2025年的发展计划,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可见一斑。
据发改委统计,2019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为3.3亿吨,同比增长仅1.4%。2020年过半,此期间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呈现断崖式下降,对作为能源零售行业终端的加油站影响最为显著。尤其对于根基不稳的民营加油站来说,在巨大市场竞争压力下可谓雪上加霜,“躺赚”的时间基本不多了。
01
加油站需要做好减法
近一个月,市场油价呈现回温趋势,这是否意味着加油站市场的转折点到了呢?
伴随全球多国开始经济重启、需求增大,国际油价在APEC的调节及供应商的操作下,开始上涨。但在一段时间过后,当市场再次进入平衡点,以及疫情不可预期的变化和影响,今年内油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高,反而跌面更大。
就整个行业而言,降本增效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那些成本较低的企业在受到外部各种不利影响时,才能守住自身的根本,较好的存活下去。
事实上,无论从生存还是行业性质出发,加油站始终是一个需要“做减法”的消费场景。
加油站和其他行业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点是:其他行业客户需要享受消费的过程,出去吃饭是享受品味几道美食的过程,喝咖啡是享受慢节奏生活的过程,逛街是享受多试或多买几套衣服的过程,客户享受相对慢的、细致的、周到的服务。但是加油站客户却是恰恰相反,他们想要的是迅速、便捷的消费过程。
所谓“做好减法”,旨在通过优化交易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来节约客户的时间成本、提高服务满意度。
借助智慧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功能,优化油站交易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客户在支付、购物、结算、开票、充值等交易过程中的痛点出发,满足客户对油站“减少等待、减少流程、减少操作”的要求。
以最普遍的加油、支付、开票环节为例,智慧油客“ETC无感加油解决方案”与传统加油方式的对比结果是:普通传统加油通道完成1辆车的交易时间内,ETC加油通道可以完成3辆车的交易,平均时长仅为1分钟。在提升油站工作效率及前庭周转率,以及与之联系的拐入率、销量和满意度等方面,表现出比传统方式更便捷高效的优势。
细数加油站与客户产生活动的业务,包含了支付、办卡、充值、购物、结算、开发票等主要环节,做好各方面、各环节的流程优化和智慧化,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在降本增效的同时给客户更流畅的消费体验,尽可能地规避外部因素造成的损失,才是图存的关键。
02
加油站“量利双收”才是关键
存在就有无限的可能,因为市场是永远有机会的。
如果说防守是为了生存,那么为了更好地生存和长远的发展,加油站还必须提升进攻力。对于加油站而言,强大的营销能力就是最具攻击性的输出。
有的油站只注重提升短期销量,为了完成月初的销量目标考核,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去博人眼球。门口挂个“直降1.5元”的牌子,不得不承认这样确实诱人,看上去车进车出的也很热闹,但是到了月底财务做账的时候就会发现:员工忙得团团转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直降的方式最容易被人拆招,真正遇上实力强的,转天就以牙还牙甚至降得更低,恶性循环直到有一方扛不住才罢休,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热闹没有,销量没有,利润没有。而且在如今油品差价缩水的趋势下,直降的唯一条件也不复存在了。
反观互联网营销呢?效果就一定不如“直降”来得立竿见影吗?
(1)直降案例
作者: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