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29 03:57 的文章

宣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宣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祝伟  韩晓磊  刘艳芳

  近年来,安徽宣城供电公司结合当地乡村产业特色推进农网改造升级,为农业排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电气化发展提供可靠供电保障。

  电气化助水产养殖更高效

  6月18日,在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双盈村养殖户袁长林的养殖场,几十台排水泵正在蟹塘里作业。

  “真的很感谢供电公司。养蟹需要充足的氧气,水泵可快速提高蟹塘中的溶氧量。如果水泵没电用,简直不敢想象。”袁长林说。

  水阳镇每年培育蟹苗10亿只以上,约占全国幼蟹销售市场的12.5%。春节后,为了减轻疫情给蟹苗交易带来的影响,政府部门在位于皖苏交接处的燕翅大桥交通卡口设立了省界蟹苗交易临时市场。

  水阳镇燕君家庭农场负责人汪燕鸿也是一名蟹苗养殖户,承包了200余亩蟹塘。在省界蟹苗交易临时市场,他每天可以卖出3000多公斤蟹。

  “供电服务贴心周到,今年产量预计比去年高30%。”汪燕鸿说。

  在水阳镇,像袁长林、汪燕鸿这样的养殖户有1万多户。为满足养殖户灌溉用电,宣城供电公司针对供区10千伏重过载台区和线路制订负荷改切方案,定期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养殖基地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增氧设施安全可靠运行。2019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完成10千伏线路负荷调整12条次。

  全电农场智能高效

  6月1日,宁国市供电公司梅林供电所员工来到醉金香农庄为客户检查抽水电泵和大棚节水装置。经排查发现,客户的抽水电泵垫片坏了,供电员工很快帮助客户处理了故障。

  醉金香农庄位于梅林镇沙埠村,年产葡萄7.5万公斤,年销售额180万元。2019年,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农庄负责人陈振宇新建了多个草莓大棚。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庄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无法按时复工复产,他只能自己每天起早贪黑打理大棚。

  “幸亏供电有保障,浇水、施肥都是机械化作业,人少点也能转得开。”陈振宇说。

  跟陈振宇有一样体会的还有五星乡立九蔬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彭立九:“我们农庄每年生产1000吨以上绿色无公害蔬菜,育苗、播种、灌溉、施肥、加工、储存,样样都离不开电。”

  在立九蔬果种植家庭农场的蔬菜大棚里,电热丝地暖让蔬菜幼苗平安过冬,电动播种机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将营养物质24小时不间断输送给每一株幼苗。大棚内还有自动喷淋滴灌、全自动水泵等现代化农业设备。该农场应用这些设备精确控制蔬菜生长条件,提高了蔬菜品质和农场效益,同时也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9年,宣城供电公司在五星乡试点推广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技术,实现故障点精准定位,故障快速切除。该技术仅需要70毫秒就能恢复线路运行,大幅提升了家庭农场供电可靠性。该公司还开展专项供电排查,综合考虑电源点情况、负荷增长趋势及供电设施运行情况等因素,按照“改造一处,优化一片”的原则推进农网改造升级。

  放心电开启制茶黄金季

  宣州区溪口镇是安徽省生态经济示范镇、农业部农产品标准化绿茶项目示范建设区。全镇拥有无公害茶园2.1万余亩,70%以上分布在海拔超过400米的山区。

  “多亏了你们的电力保障,今年茶季收益比去年增长了20%”。5月10日,溪口镇华阳山茶厂负责人赵定宝对前来检查用电设备的溪口供电所所长程海清说。

  今年春茶生产旺季期间,赵定宝新添了不少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却动不起来。3月29日,程海清接到求助电话后赶往茶厂,看到厂里新增了全自动杀青机、烘干机、理条机、煸茶机、提香机等设备,立即发现了故障原因。

  “我建议把导线更换成截面积120平方毫米的粗导线,再多上几台机器都没问题。”程海清说。

  3月30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施工,导线全部换成了截面积120平方毫米的粗导线。

  “现在我们的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作业,今年茶叶产量将突破2000公斤。”赵定宝说。

  4月3日12时,在宣城市泾县茂林镇濂长村,泾县供电公司完成了里潭、里长和石牛3个台区变压器增容任务。

  在泾县汀溪乡、榔桥镇等5个主要产茶乡镇,电制茶已基本取代传统炭烤,导致制茶高峰期间用电需求量激增。目前,泾县供电公司已完成茶叶主产区3条11.8千米10千伏线路的建设改造任务,增容改造15个台区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