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22 20:03 的文章

现场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门道 为什么选了这7家企业

德阳东方电机公司全球发电设备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2

东方汽轮机公司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为全国提供了超过1/3的大型发电装备。

3

中铁装备·思远重工盾构机西南总装基地西南片区结构件生产的中坚力量,先后生产了30余台盾构机。

4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公司全球首家以MMG制程工艺产品建厂的项目,主要生产 4K、8K 超高清IPS新型显示面板。

5

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公司国内最先进的柔 性 AMOLED屏幕面板生产线之一。

6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国内产品品种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电子电工及光学膜生产和研发基地。

7

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工信部智能制造首批试点示范项目,搭载了长虹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本报记者 陈碧红 张彧希

7月21日,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的与会代表马不停蹄深入考察了7家企业。看现场、读细节、问秘诀,一起探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门道。为什么是这7家企业?透过参观“路线图”,可读出怎样的发展信号?

制造业是经济“压舱石”底盘越重走得越稳

长400米、高33米、跨度36米,最大起吊能力550吨——这是东方电机重跨车间的测量数据。这个车间曾诞生了很多世界之最,比如,单机容量世界第一的白鹤滩1000MW水电机组。

这只是我省“工业挑大梁”的一个缩影。

四川的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与会代表一路参观,从7家企业的傲人履历中,读出了这份家底的实力——

东方电机,全球发电设备、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东方汽轮机,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这些企业代表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参观后,感觉非常振奋、自豪。”与会代表、省移动公司副总经理程波说。

不仅这7家企业,去年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万亿元,其中制造业3.8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00亿元,其中制造业2380亿元。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制造业“大”而“稳”的作用更加明显: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成,成为全省GDP增速由负转正最强劲的支撑力量。“正月初二就加班,2月10日正式复工。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现场最早复工。”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文学现场跟与会代表交流。

制造业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边走边看边探讨,与会代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感受越来越强烈。

创新驱动是核心动力“大块头”也善用“绣花针”

两个城市、7家企业,一路考察下来,不少与会者清晰感受到:德阳,以东电、东汽、思远重工为代表,聚集的是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绵阳,以京东方、长虹、惠科光电、东材科技为代表,聚集的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产业类别虽不同,但瞄准的发展方向却高度一致——创新驱动。

东方电机利用智能VR技术,工程师能“进入”千里之外的发电机设备中检测机器。传统制造业被数字化赋能后,可将笨重的万吨钢梯设备化为“绕指柔”,这让企业每年获得1.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东方汽轮机公司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技改,在汽轮机这个“巨无霸”气缸接口处做到了缝隙比头发直径还要小……一个个曾艰难转型的老牌企业,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开始“老树发新芽”。

新兴产业在科技创新支撑下也闯出一片蓝海。

作为一家生产液晶面板、平板等多领域产品的综合性IT制造企业,绵阳惠科光电通过对切割玻璃这一细微环节的技术创新,使玻璃利用率达98%以上,减少了数百亿元的成本支出;东材科技旗下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分子材料——电工聚酯薄膜,广泛应用于空调压缩机、电脑键盘等绝缘部位,近20年来为企业带来了近100亿元的收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8年稳居国内行业第一。

“体型大、规模大,并不意味着竞争力就一定强,制造业没有高质量发展就等于不发展。”多位与会者表示,唯有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加速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