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国家一流专业有哪些 培养目标与就业去
辽宁大学国家一流专业概览
序号
专业
1
经济学
2
财政学
3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法 学
5
汉语言文学
6
应用化学
7
工商管理
8
市场营销
9
人力资源管理
辽宁大学国家一流专业——经济学
历史沿革与重要荣誉
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设立于1958年建校伊始,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宋则行教授任首任系主任;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13所国家重点教学基地之一、全国优秀基地。本专业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支撑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教材、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现教育部“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院校主要建设项目“双满贯”。曾获得辽宁省第一批优秀课程、第一批精品课程、第一届教学名师、第一批本科示范性专业、第一批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第一批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第一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全省第一名。
培养目标与就业去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研究、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以四年制为基础,实行三至七年的弹性学制。毕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
师资力量
经济学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一流教师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目前已形成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和省学科评议组成员、省经济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在内的优秀教师队伍。
专业建设举措
创新一流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培养基础性人才和个性化发展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前提”即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突出“一个重点”即构建“两个阶段、三个平台”课程体系;建好“一个阵地”即通过实施“三项工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考试制度;强化“一个环节”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验教学;倡导“一个方向”即培养国际化人才。
创新一流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基础性。主要强调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工具基础和写作基础;二是学本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参与学术活动的创造性;三是融通性。使学生形成更开阔的视野、更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实践性。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具体实践;五是创新性。真正使教学理念创新落实到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组织方式、学生活动方式等的创新上;六是开放性。主要是开拓国际化视野,实行开放式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创新一流人才培养路径。集中体现为“三项工程”和“新三项工程”。从1999年开始率先在经济学专业实施“名教授执教核心课”“本科生导师制”和“用外语讲授专业课”。进入新时代,又率先在经济学专业实施“一流本科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工程”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工程”。
创新一流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论史结合。长期坚持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作为学年课程开设,并一直开设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课程;二是通专结合。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基础上,开设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道德修养等方面课程,为低年级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二年级强化基础课和核心课,三、四年级增开选修课,聘请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
专业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