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16 11:20 的文章

油服企业的回暖之路漫长且坎坷

油服企业的回暖之路漫长且坎坷  
2020-07-14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第11期  
 
   

    石化新闻
 
 

    原题:油服谈春天,有点奢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油服行业回暖之路道阻且长。

    文/张礼貌

    “斯伦贝谢4月起已开始降薪裁员”“油田服务行业裁员已超百万”“TechnipFMC宣布资本支出削减30%”……油田服务行业目前已处在近20年来最为困难时期。

    2020年,油服企业尚未从上一次油价大幅下降的阴影中走出,又不得不再次面对油价暴跌带来的巨大冲击。油服企业纷纷宣布削减支出、降薪裁员。但对于想要突出重围的油服企业而言,远远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油服企业的回暖之路漫长且坎坷。

    元气尚未恢复

    首先,国际油价环境更加不利于行业回暖。不仅如此,目前油服行业还处在上一次油价大幅下降的深度调整中,元气尚未恢复。上一轮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前,油价高位运行,油服企业春风得意、业绩亮眼。本次油价暴跌时,大部分油服企业在经历2018年短暂的扭亏为盈后,2019年又再次进入多事之秋。比如,2019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以及威福德等油服企业巨头经营业绩远低于预期,毛利低下、净利润转亏、债务规模大。其他中小型油服公司的经营,更是可想而知。

    其次,石油公司腾挪空间变窄。作为石油公司的供应商,油服企业的发展依附于石油公司。石油公司腾挪空间变窄,油服企业的发展必然受限。上一次国际油价大幅下降,石油公司资产优化空间更多,可选择性更强。而本次油价暴跌,石油公司资产重组的可选择性大幅降低,油服企业的业务拓展因而大大受限。

    再次,当前油服市场处于供应严重过剩状态。上一轮油价下降以来,油服市场产能过剩及服务结构性缺陷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伍德麦肯锡认为,在当前油价极度低迷情形下,上游生产商偏重于资金密度低、建产周期短的开发生产活动,不再续约或者大幅降低工程技术服务需求。伍德麦肯锡预测2021年一季度深水钻井钻探合同数量和钻井平台能力利用率将明显下降。

    应对低油价

    削减支出和裁员,是油服企业应对低油价采取的主要手段。据《今日油价》报道,斯伦贝谢将今年的预算支出较2019年削减30%,将北美的钻井数量降低至上一次油价大幅下降期间2016年一样的水平。哈里伯顿并没有明确透露削减支出的数字,但是支出削减是一定的,有些业务可能削减60%。德希尼布福默诗(TechnipFMC)将今年资本支出预算削减3亿美元,同时将地面技术成本削减1亿美元以上,公司管理费用支出削减3000万美元。不仅如此,两大巨头开始裁员。斯伦贝谢将在北美进行裁员、降薪。哈里伯顿将对休斯敦总部3500名员工实行强制性休假60天。

    上游生产商继续抱团取暖,接受石油公司压低的服务报价。油价暴跌,北美页岩油田油服商已经行动,将部分钻井供应商钻井日费报价降低15%,水平井段压裂服务价格降低20%。鹰潭福特压裂液砂体供应商主动将砂体供应价格下调25%,未来不排除进一步降低的可能。至于海上钻探服务市场,目前来看短期内油服企业难以获取新的合同。更为糟糕的是,上游生产商极有可能提出降低现有钻探服务合同价格的要求,油服企业不得不接受压低的价格。

    深化资产重组。随着油价持续低迷,油服企业应对低油价措施将进一步升级。威福德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典型案例。威福德由于经营持续恶化,股价在2018年年底下跌到每股1美元以下至退市边缘,不得不于去年5月宣布重组。威德福宣布完成财务重组后,公司免除了62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以更稳健的财务基础开始新的运营。由此可见,经营持续恶化,油服公司重新审视财务结构,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选择财务重组手段来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

    需要做的更多

    油服企业若想度过本轮危机并实现长期发展,以上措施远远不够,需要打造更具灵活、并满足行业需求的优质业务组合。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是油服立足之本。只有拥有技术专长,才能获得上游生产商的认可,才能在供过于求的油服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油服公司需重视科技创新、加强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