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7-13 17:43 的文章

以质检工作高水平保障新闻出版健康发展

原标题:以质检工作高水平保障新闻出版健康发展

出版质检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组成部分,承担图书、报刊等7类出版物审读审听审看,出版产品编校、内容、印制、设计质量检测,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审读鉴定,互联网出版技术监测和业务培训等职能任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承担着新闻出版导向、质量把关定性职责。如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质检中心的职能作用,推进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质检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宣传思想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出版物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测平台作用,发挥新闻出版行业质量服务的窗口作用;为加强新闻出版管理服务,为提高出版物整体质量服务,为维护广大读者的文化消费权益服务;推进新闻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大局。

坚持质检审读鉴定工作守正创新,努力为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首先要把好导向、守好底线。关口前移,严格把关,通过质检、审读及时发现出版物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把握重点、抓好亮点。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题出版物,对服务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出版物,对直接服务于改革发展的重点出版物,对社会关注度高,关系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出版产品,在上级主管部门授权的情况下,提前介入,做好印前质检把关工作,把问题解决在成品之前,确保主题出版物、重点出版物导向正确、质量优良。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出版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努力在提高出版物质量上下功夫。一是针对少数出版单位突出经济导向、追求数量扩张、弱化质量管理等问题,组织专家对其出版物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二是组织对指定的出版产品、社会上反映较大的出版产品进行质检,让质量低劣的不合格产品尽快退出市场。三是认真组织开展“3·15”质检活动,做好全省出版物印制质量监督检测工作。通过质检积极引导新闻出版单位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推进出版物整体质量的提高。

强化出版物审读审听审看工作,努力在导向把关和内容引导上做文章。一是提高站位,明确方向,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密切关注新闻出版领域的思想理论动向和社会舆情动向,对重点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和重大备案题材出版物进行跟踪审读,提高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洞察、预测能力。二是侧重于对出版导向、格调、品位等内容的审读,组织对政治理论类、历史文化类、文学艺术类等敏感题材出版物进行重点跟踪审读。三是对都市类、文化生活类、时政类等容易出问题的报刊进行专项审读;对涉及导向问题、热点理论问题、重大敏感问题的内容报道进行重点审读。通过日常审读、重点审读、专项审读等形式,及时总结梳理新闻出版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纠偏纠错意见,为加强新闻出版行业监管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参考。

准确高效地做好非法和违禁出版物鉴定工作,为“扫黄打非”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良好服务。河南省送审鉴定出版物品种多、数量大,涉及出版单位多,送审单位要求时间紧,加之出版物鉴定法规不健全、鉴定技术手段落后、有的出版单位因利益关系配合不到位等客观原因,鉴定难度大,审读鉴定任务十分繁重。要加强对非法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盗版盗印出版物、色情淫秽出版物的鉴定工作,及时完成重大紧急案件的鉴定工作,重点做好重点案件涉案出版物的鉴定工作。

做好涉嫌违禁出版物的内容审读工作。近两年来,送审鉴定的涉嫌违禁出版物品种数量多,内容包括政治、文学、历史、宗教等方面,有的案情重大,审读把关定性难度大。积极组织权威专家进行审读,加快审读工作进程和审核把关力度,确保审读鉴定工作准确高效地完成。

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出版导向和质量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守住抵制错误思潮的底线,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质检、审读、鉴定工作中严格把关、准确定性。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及早发现出版物中存在的导向等问题。

走好群众路线,以业务工作的高质量为新闻出版业繁荣健康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