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岸联动打造防疫新常态 9位专业大咖“连麦”共
中国网4月22日讯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邮轮业遭受重创,在全球邮轮行业“停摆”的日子里,中国邮轮行业的专家和从业人员没有“停摆”,一直在为邮轮行业的再次启航积极准备。而邮轮行业重新出发的首要前提就是保障出行安全。从邮轮公司到行业协会,从流行病防疫专家到通风系统工程师,各路专家都在为疫后的”邮轮卫生防疫”这个重要课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疫后安心启航全力以赴。
由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CCYIA)和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联合主办的“邮轮卫生安全”在线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副研究员、副教授吕燕宁,意大利船级社(RINA)的大中华区总经理曹之腾,中国船级社(CCS)的邮轮项目组经理谢大明,挪威船级社(DNV-GL)的咨询部负责人刘小峰,英国劳氏船级社(LR)的法定审图验船师张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友农、上海海事大学亚洲邮轮学院的秘书长程爵浩,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以及皇家加勒比游轮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博士,共9位来自游轮、港口、疾控中心、行业协会的专家实现多地“连麦”,参与此次活动,更是有万名观众参与其中,聆听和观看了这场干货满满的邮轮卫生安全“云论坛”。
业内专家围绕公众最为关切的几个话题, 包括几艘邮轮事件给我们的启示、邮轮如何防止病毒在船上的传播、邮轮的通风空调系统和空间如何阻截病毒的传播、码头的防控措施和危机应急措施以及疫情对邮轮业的冲击和后续展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邮轮出行到底安全吗?几艘邮轮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刘淄楠博士开篇明义的表示:“第一,我想我们不应该简单的做出结论,说邮轮是不安全的。可以说,在疫情期间,任何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是不安全的,邮轮也不例外,疫情过后邮轮是安全。第二,这几艘邮轮发生疫情给到我们的启示是,邮轮不是方舱医院,并不适合作为检疫和大规模隔离场所。各国政府、港口和邮轮公司应就大型公共卫生危机的预案达成共识,并通过立法确保预案的执行。第三,邮轮公司防疫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是要做好源头的严格控制,船上宾客和船员健康状况的主动监测以及采取妥善的隔离措施。”
吕燕宁副教授作为流行病学的专家在谈到邮轮上防疫措施时表示:“在疫情期间,邮轮和其他公共场所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科学的预防处置至关重要,一旦疫情发生,邮轮本身不应作为集中隔离的场所,应该与岸上联动,迅速进行人群分类,汇报疾控,将游客与船员撤离,在陆地上专业场所进行隔离。”
吕副教授同时提出自己关切的问题,包括邮轮是密闭空间,宾客年龄偏大是易感人群,得病后风险较大,以及目的地存在病毒感染的风险等。
刘淄楠博士对此回应到:“这里面存在一定的误读。现代邮轮并不是密闭的空间。和传统邮轮相比较,现代邮轮拥有合理、舒适、开放的空间设计。邮轮上每层甲板两侧都设置有充分的户外活动空间,乘客空间比不亚于很多陆地上的商场和酒店。相较欧美市场,中国邮轮市场客群整体更加年轻化,皇家加勒比的宾客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并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都是银发群体,家庭是邮轮最核心的客群。与飞机游相比,邮轮在目的地方面的风险更低,邮轮上拥有更加统一而严格的卫生标准。邮轮旅行中,游客都统一住宿在邮轮上,统一参加岸上行程,而且与目的地的居民的接触也较少。”
邮轮的通风系统是否会导致病毒的传播?邮轮的马桶存在风险吗?
意大利船级社大中华区总经理曹之腾表示:“现代游轮的结构设计会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的空调通风系统都是完全独立运作的。”
挪威船级社的咨询部负责人刘小峰接着做了详细的阐释,“现代邮轮的新造船、运营都采用非常高的国际标准。新鲜空气从船体的一侧进入,废气从另一侧排出,从而确保了船上新鲜空气和废气不会相互交叉。在船内,新鲜空气的供应和过滤过程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状态保障了不断从船上排出的废气可以被新鲜空气持续不断地替代。客房的同样如此,以皇家加勒比游轮的空调通风系统为例,100%新鲜空气通过通风管道进入房间,并通过洗手间的排风口100%排出,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环境,空气不会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