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配套协调,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
加强配套协调,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
——推进“开春即开工”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一批省市百大项目和重大项目,按照“开春即开工”的要求,开始在黑土地上破土动工。令人可喜的是,其中一些新开工项目属于全市主推的产业链项目,随着更多产业项目链式“加盟”,不断完善产业之间配套协调,我市的主导产业必将得到进一步壮大,成为创造财富的“铁杆庄稼”。
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加强配套协调,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既是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也是产业竞争的内在必然。近年来,我市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集群经济,着力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新格局,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产业集群发展仍存在产业规模不大、企业实力不强、配套协作不够,以及创新能力不强等明显差距。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找准位置、明确着力点,必须强化通过壮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理念,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基础,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企业集群,以龙头带动产业上下游,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
要培育壮大龙头。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龙头企业越大越强,产业链就越丰富,产业带动性就越强,产业集群辐射力就越大。要深入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合作、资金支持、要素保障、奖励激励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具有主导作用的“榜样”型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并支持龙头企业谋大发展,上大项目,搞大合作,不断壮大集群规模,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强力支撑点。
要加强协作配套。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主要来源于专业化分工协作,这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加强协作配套,不仅能够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也能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要围绕龙头企业搞纵向延伸,积极引导上下游中小企业主动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与大企业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要围绕主导产品搞横向拓展,形成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区域品牌优势。要通过开辟专业化分工协作路径,形成紧密的、全方位的内在联系和协作关系,建立专业分工明确、上下游紧密连接、产业链条体系完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利益共同体。
要搭建公共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是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集群中,重点建设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产业信息、人才培训、信用担保和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完善服务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长效机制和合作平台,加强企业间的对接沟通,促进信息、资源、技术、产品的对接,真正建立大、中、小企业层次分明、分工明确、配套协作的合作关系,形成大企业大而强、小企业小而专,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发展格局。
实践证明,通过壮大主导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能有效凸显系统优势和集体效率,是推动绥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强化措施,加强协调,主动服务,形成合力,推动全市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为“都城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