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战役】 财政部:对百万个人创业者万家小微企业新增支持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4月3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介绍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和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媒体提问。
七大领域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 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许宏才表示,今年以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00亿元。截至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84%,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预计约提前2.5个月完成既定发行任务。
许宏才介绍,跟以往相比,专项债券有了五个变化:
一是合理扩大规模。这两年都提前下达了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提前下达2019年新增专项债券的额度是8100亿元,今年这项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在此之前,已经提前下达了1.29万亿,加上此次再下达一批额度,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将超出上年。
二是发行和使用进度提前。发行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进一步提前,有利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及早发挥作用,对冲疫情影响。
三是坚持“资金跟项目走”。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四是优化资金投向,体现疫情防控需要和投资领域需求变化。在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同时,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提高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加大带动作用。
央行四大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 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
刘国强介绍,面对新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金融服务。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开市后提供了1.7万亿元的短期流动性资金,继年初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8000亿元的基础上,3月份定向降准释放了5500亿元长期资金,用于发放普惠领域的贷款。
二是提供再贷款再贴现精准支持,设立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一半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财政贴息后,小微企业负担的利息成本低于1.3%。除了3000亿元,还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由原来的2.75%调成2.5%,央行运用低成本的普惠性资金支持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三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行,3月30日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再次下降20个基点,今年以来累计下降了30个基点。
四是统筹发挥金融系统合力,督促国有大型银行加大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落实好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支持,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服务好基层,加大逆周期调节。
目前看上述措施成效显著,刘国强表示,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的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在实体经济没有完全复工达产的背景下,新增贷款创出历史新高。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移。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外部金融风险冲击得到有效防范。
2020年新增支持100万个人创业者 1万家小微企业
许宏才表示,财政部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现金流不断裂,支持他们渡过难关,财政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工作:
第一,要求国家融资担保基金2020年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不得低于4000亿元,投资10家支农支小成效明显的地级市融资担保机构,对100万元以下的免收再担保费,100万元以上的要减半。
第二,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减半收费,将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确保2020年新增的支农支小业务占比不得低于80%。
第三,允许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展期。研究进一步增加支持群体、降低进入门槛,将受疫情影响的重点群体纳入支持范围。预计2020年将新增支持100万个人创业者、1万家小微企业,增长的幅度会比上年增长50%以上。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加快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的政策,改进担保激发支小动力,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将政策落到实处 多给中小企业“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