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新闻发布会昨举行
聚力全省资源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公布网络评选的自贸试验区十大建设成果
“聚力全省资源,进一步加大配套支持力度,推动新一批省级权限下放,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记者从昨天上午在杭州举行的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我省将从全面承接落地、加大省级配套支持力度、谋划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入手,抓紧《若干措施》落地落实。
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总结了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年取得的成效,并重点就国务院批复的《若干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省政府自贸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文忠等出席发布会。
据了解,国务院批复的《若干措施》聚焦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在11个领域提出了26项具有系统性、集成性的改革创新措施。盛秋平认为,《若干措施》的批复,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浙江自贸试验区量身定制的开放发展支持措施,是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出台的第一个聚焦产业发展的支持措施,也是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获得国家赋权的自贸试验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充分肯定和更高期待。
《若干措施》的改革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必将对浙江新一轮发展带来利好。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若干措施》聚焦国家战略、深化开放、油气特色,对浙江自贸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国家能源经济安全;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打造体制机制灵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高度对接国际标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贸易中心、世界级的港口集群和数字自贸区,从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若干措施》给予了浙江自贸试验区许多首创性、差异化的特殊政策,这在国内油气行业领域尚无先例。 ”盛秋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支持打造液化天然气接收中心”,意味着支持液化天然气也纳入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规划之中;如“提升油品领域市场化配置能力”,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适度开展副产品的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意味着自贸试验区内的民营企业也能参与成品油出口,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格局,拓展了油品国际贸易的主体。
加快发展油气交易市场是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若干措施》提到的“建设以油品为主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浙江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交易所、银行、期货公司、油气产业企业等集聚;进一步拓展大宗商品交易品种,逐步推进原油、成品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交易品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大宗商品交易、交收、结算等方面先行先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还公布了网络评选的自贸试验区十大建设成果。具体为:推动油气贸易交易体制改革、成功获批首张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牌照、打造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推进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打造国际绿色石化基地、打造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打造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搭建国际化平台深化油气全产业链国际合作、创建全国最优全球前列的口岸通关环境、率先构建对标国际的综合海事服务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