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3-03 13:56 的文章

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

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

  新华社杭州3月2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张璇、胡林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共享员工”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还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共享员工”渐成风尚

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

  广东清远小伙戴柏榆原本是一家火锅店的主管,如今成了一家超市的拣货员。“火锅店复工一再延后,不开工就没有收入。”戴柏榆说,幸好火锅店和盒马鲜生有合作,可吸纳待岗员工兼职。

  因为在餐饮店工作的关系,戴柏榆持有健康证,又熟悉各种蔬菜、肉类,很快通过了面试。“从事的工作很容易上手,挺适应新工作。”他告诉记者,“火锅店主管的岗位还保留着,复工了就会回去。”

  疫情期间,线下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大量员工无工可返;而在线生鲜电商生意火爆,捡货员、打包员、骑手等人手紧缺,由此出现了这种临时性的灵活用工模式——“共享员工”。

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

  记者梳理发现,输出“共享员工”的行业主要有影院、酒店、景区、餐厅、KTV等临时歇业的行业,以及一些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中小企业;接受行业主要集中在在线生鲜电商、制造业、共享单车、物流等。

  餐饮企业与零售企业的员工共享最早也最多。2月3日以来,包括餐饮、文娱、零售等行业40多家企业的超3000名“共享员工”加入盒马;沃尔玛全国400多家门店已入职兼职人员超3000人,还与全国各地的餐饮企业等开展“共同用工”项目,意向员工近2000人。

  随着各地各行业逐步复工,人员流动限制导致不少企业员工无法及时返岗,“共享员工”出现在更多行业。比如,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吸纳了多家餐饮娱乐企业的132人,“共享员工”大多从事产品组装、外包装等方面的工作;浙江衢州好梦来家纺有限公司吸纳了30余名来自东方集团的员工,从事口罩检验和包装工作。

  “共享员工”从事的工种比较简单,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目前较多使用“共享员工”的岗位包括打包、分拣、上架、排面整理、仓库整理、一线流水操作等。哈啰出行提供车辆调度员等岗位,“这些岗位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一般会使用智能手机就行。”哈啰出行单车事业部杭州分部负责人赵业舟说。

  除了企业自发共享,多地政府也鼓励企业通过“共享模式”解决用工问题。广东省东莞市人社局推出3类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共享员工”;安徽省合肥市人社局日前发布《到复工企业就业的倡议书》,鼓励通过“共享员工”“弹性员工”和远程工、钟点工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复工。

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

  员工如何“共享”?

  如何成为一名“共享员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与输出企业及其员工协商一致,签订三方协议借调员工支持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则委托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协议。

  一些互联网企业针对疫情专门推出“跨界”用工平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了“蓝海”就业共享平台,通过灵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缓解企业压力;猎聘招聘平台于2月初推出“员工共享”计划,为各类业态提供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共享员工”薪资待遇多数以时薪、计件方式结算。据万孚生物、盒马等企业介绍,调剂借用期间员工的工资由借用单位承担并由原企业发放,按实际工作时间结算报酬,社保关系没有改变。

  广州优驰汽车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因疫情的影响,企业业务暂时减少,人员出现了富余。优驰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与京东物流合作‘共享员工’,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们就跟员工解释说,你们还是我们的员工,只是暂时在京东工作,京东核算的工资会通过我们这边发下去,不会派去高风险、高难度的岗位。”

  多家接受采访的企业表示,在共享模式下,企业会维护好“共享员工”权益。比如盒马鼓励“共享员工”免费领取保险公司推出的疫情险;哈啰单车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为员工配备好人身意外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