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行业新闻 2020-03-02 16:20 的文章

疫情及后疫情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走向

《武汉加油

《武汉加油 众志成城抗新冠病毒》 作者:邬江(国防大学学员)

    主持人:杨晓猛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教授

    嘉宾:

    胡剑锋 大连创业工坊董事长

    张  煜 大连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宇乾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CIO

    杨佐民 安盛泰和合伙人

    刘  驰 大连装备投资集团股权部部长

    胡冬梅 大连大杨集团总经理

    张  群 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创始人

    阮卫东 大连市花园口经济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柔性化生产是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前提

    张煜:疫情之后,更多制造企业将把持续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作为衡量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其中,柔性化生产是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前提。一是满足个性化需求。制造企业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形成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执行能力,具有规模化、批量化、个性化、快速化特点。二是实现在线替代。疫情期间,制造企业以在线会议为契机,仅仅是开始;疫情之后,很多复杂的场景,如研发、检验、维护、定制等环节,都会实现在线替代。

    胡冬梅:柔性化生产能力极大地推进市场供需关系变化。从研发、调研、市场反馈、设计等环节,根据互联网消费数据,及时收集和反馈消费者信息,做到柔性化生产,最大化实现效率提升。

    杨佐民:柔性化生产从企业供应链、研发到营销、服务,任何碎片化场景都要划分业务场景及业务单元,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实现生产、营销等全过程的知识提升。

    刘驰:未来,对5G网络基础设施需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期间,对制造企业抗风险能力、防风险能力提出了挑战。疫情之后,与互联网相关的5G基础设施面临挑战,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应尽量减少疫情等重大安全风险事件对制造业的影响,不断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数字化转型引领制造模式的调整变化

    阮卫东: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将快速发展。未来,一是落后企业将被淘汰出清;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赋予项目新的能力;三是高科技成长公司不断发展。

    张煜:疫情期间,互联网服务商以在线视频会议为抓手,实现在线营销,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未来,人工智能、AI技术等在制造行业的应用会逐步深入。如,医护人员所穿戴防护服,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录入及互动,实现病历日志的记录、历史数据的传递,形成结构化数据的沉淀和积累。

    赵宇乾:未来,仿真技术、AI技术等应用于智能制造,无人化、自动化进程加快推进。在企业模式方面,可以实现数据驱动,部分替代职业经理人,及时应对突变环境变化。在企业组织协同方面,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应加快研发人员、高级工程师等资源池的建立和形成。如制造企业研发,通过线上研发环境协同实现远程研发解决方案。

    杨佐民: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信息化建设能力密切相关。未来,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具有促进作用,将会强化阿里、腾讯等平台作用,也会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疫情及后疫情时期,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需求发生变化,商业模式也将迅速地调整、变化,制造业、服务业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专业化分工提升制造管理效率

    胡剑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步伐。企业兼并、淘汰落后产能将加快,类似智能制造的订单将会增多。中小企业整合、合并、兼并速度加快,具有专业化分工的团队要把握好机会、脱颖而出。

    杨佐民:疫情之后,产业供应链竞争合作关系呈强化趋势,其营销、研发、制造、供应链协同等,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不断强化的生态圈,并在交叉领域产生新兴企业。中小企业参与一个或几个生态圈,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及核心竞争力,通过专业化分工,积极参与生态圈平台建设。

    张群:从竞争角度看,将加速企业淘汰步伐,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以远程办公或以虚拟仿真替代实现产品交付,未必成为大趋势,但有促进作用。中小企业更具有专业性、专注能力,建立协同体系、创新体系,实现基于信息化的智能制造,不断提升效率。

    共享模式确保制造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