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2-01-07 19:23 的文章

浅析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发展为何停滞不前?

  第一:由于印度市场的产业无法达到中国市场的高度,导致富士康的产能不断下降。

  第二:国内员工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胜任高强度的工作。印度市场的员工们较为懒散、不愿加班、工作能力十分有限,只能胜任一些没有难度的工作。

  第三:印度政府无法有效控制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意识十分薄弱,因此为了保证员工们的生命安全,富士康不得不选择关门。

  郭台铭当初在带着富士康离开国内市场的时候,充满了信心,甚至认为可以在印度市场“分一杯羹”。对于富士康和苹果公司而言,印度有朝一日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国”,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只是“事与愿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印度市场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苹果公司带着富士康重返大陆。这让郭台铭始料未及,一切来得这么快。眼见着苹果新一代产品即将上市,如果富士康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可能会失去苹果公司的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郭台铭选择了卷土归来,它带着富士康重返国内市场。这似乎是在“打脸”。因为富士康曾在一次会议上充满信心的表示:印度工厂已经掌握了苹果手机的组装技术,而且除了大陆之外,富士康的产能已经从去年的25%提升至现在的30%。

  可以说,郭台铭对于印度市场的发展信心十足,只是没有想到,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苹果的发展,导致公司面临了亏损。

  反观富士康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由于苹果公司对于iPhone 12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为了满足苹果公司的需求,富士康在郑州的工厂只能加入生产。为了提升iPhone 12的产能,富士康采用了奖金奖励的方式,增加装配员工们的奖金。

  实际上,富士康对于国内市场已经产生了依赖,这种依赖远远超过了国产企业对于海外芯片的依赖。对于富士康而言,中国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印度市场的劳动成本低廉、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类似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天灾,是无法避免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中国可以保证各行各业的正常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那么,当初大张旗鼓的选择离开中国,摆脱“中国制造”这一标签的富士康,能否再次被国人接受呢?

  可能很难,虽然富士康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解决了一些人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就会反向给施力物体施力,它们是同时发生、同时消失的。

  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可能在不久之后,制造业、半导体行业都会进入巅峰时期,届时将有大量国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包括台积电、ASML公司等都会在国内市场建厂。只要劳动力得到有效配置,“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实际上,中国市场带给富士康的远远超过了富士康带给中国市场的,包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系列福利政策、强大的消费能力、庞大的消费市场等,这些都是富士康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况且“今非昔比”,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之际的模样。

  不仅如此,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逐渐兴起,它们都在朝着高新技术的方向前行,逐渐放弃了对于劳动型企业的投资。如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基地,所以就算苹果公司、富士康选择离开,也不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何况富士康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逐渐被其它公司瓜分,想要重新建立生产线,称霸中国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在短期内,一些合作公司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一些员工会面临失业。但是,随着比亚迪的不断兴起,这一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因此,根本不存在谁离不开谁,无论是苹果公司、富士康还是中国市场,都是属于双向选择关系。就像中国需要富士康分配劳动力资源,富士康需要中国市场提升产能。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能苹果公司带着富士康重返大陆是一件好事,但是想要再次称霸中国市场是不可能的。

  毕竟经历了这些事情,国人已经十分反感苹果公司、富士康了。尤其是在美国不断打压、 制裁华为公司的情况下,国人对于苹果公司、富士康的反感愈加明显,甚至开始抵制苹果手机。

  虽然富士康重返大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但是比起中国市场对于富士康的依赖,富士康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愈加明显。一旦离开中国市场,富士康的产能、营收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富士康重返中国市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总结

  本以为可以实现长远发展,却因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导致富士康、苹果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郭台铭始料未及,一切来得太快了。然而,就算苹果带着富士康重返大陆,它们也无法称霸中国市场。对此,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