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1-04-20 18:27 的文章

烈火烹油的汽车行业又迎来了一剂猛药

  今天(4 月 19 日),A 股汽车板块集体飘红,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纷纷涨停,整个汽车板块收涨 5.21%。北汽蓝谷更是一马当先,自从 4 月 15 日新车试乘视频发布后,北汽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均以涨停收板。

  这轮资本市场狂热的源头,是一家“不造车”的公司——华为。4 月 17 日,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极狐召开发布会,千呼万唤,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终于正式亮相,起售价 38.89 万元。

  华为没有“打脸”。尽管极狐阿尔法 S 被打上“华为首车”的标签,但与其说华为“造车”,更准确的表示其实是“赋能”,华为只是“Inside”,为车辆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及激光雷达方案。相较于整车厂,华为选择的角色定位是 Tier1(以及供应商),即产品直接供应整车厂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但华为也并非不展示野心。在极狐的发布会上,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菁分享了华为对于车的理解。他表示,传统车企认为车是主体,计算单元等是车的外围,但在华为看来,未来汽车的基础是计算机,造车不过是给计算机造轮子套壳。

  有趣的是,王兴第一时间围观“吃瓜”,并发表了一段引人遐想的评论:“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颇具讽刺意味。

  很长一段时间,华为造车的传闻一直在虚虚实实之间,为了打消造车“绯闻”,华为高层贡献过诸多金句。

  2019 年上海车展上,面对媒体反复追问,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徐直军苦笑着发问,“是不是还要写个血书(保证不造车)?” 2020 年底,华为对内发出狠话:谁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直到几天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总裁王军还表示:“造车也不一定赚钱”。

  不过否认造车,不等于否认布局造车。

  事实上,华为早在三四年前,华为在为“造车”做准备:2018 年,华为发布支持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计算平台 MDC600;2019 年初,发布全球首个支持 V2X(车与外界信息交换)及自动驾驶的车载多模 5G 芯片。2020 年,比亚迪推出了自己最新的旗舰轿车“汉”,华为几乎为比亚迪提供了一整套的智能座舱系统,其中包括 5G 通信模组、手机车钥匙和内部车载操作系统。

  在此番极狐之前,围绕智能汽车,华为就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产品体系,从操作系统、芯片等底层技术,到充电模块、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再到高精度地图等,形成了闭环。

  华为入局造车,原因不难理解。过去十年间,终端消费者市场为华为寻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量,让华为在品牌认可度层面跻身国际之列,但同时,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下,这也成了一把双刃剑。

  随着制裁升级影响逐渐释放,华为的手机业务已踏至生死存亡的边缘。《2021 年 2 月全球手机销量数据图》显示,华为在 2020 年 Q4 跌至全球第六位,出货量下跌 41% 至 3300 万台,华为越是倚重手机,“实体清单”对华为的束缚作用也就越显著。在华为遭受到打压之前,几乎有超过 50% 的营收来自于海外市场,但如今来自于海外市场的收入却降至不足 35%,有超过 65.6% 份额来自于中国区。

  消费者业务之外,华为的“祖传武器”——运营商业务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和英国一样,迫于美国的压力,许多已经与华为签订 5G 基站订单的西方国家,在态度上都发生了摇摆。包括法国,预计也将于近期“全面拆除华为设备”。

  引擎熄火,华为必须得找到新的增长点。

  回顾华为的崛起,离不开三次转型:从产品走向解决方案,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以及从运营商走向终端消费者。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中,野蛮生长是华为开疆拓土野心,那么现在,收缩蓄力则是华为蜕变的根基。除了暂时回归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外,从 B 端中走出来的华为,也在更多回归到 B 端业务中。

  比如被视为核心的云业务。今年以来,华为云频现人事变动,尤其 4 月初,仅一周时间,华为云就经历两次架构调整,调整后的云业务与传统 IT 硬件业务剥离,成为独立 BU(经营单元),并任命余承东为华为云 CEO,一系列调整意在强化云 BU 的定位,提高华为软件业务的占比。

  但 B 端业务有其特性——慢、周期长、难复制、规模化效应不明显,因此,希望在 B 端开拓新市场的华为,必须选择其他领域突围。

  这种情况下,造车可能接替手机,成为现金流的稳定来源。

  智能汽车被公认为是下一个“入口级产品”,相比国内涌现的其他造车玩家,华为拥有杀手锏——芯片。据《财经》报道,目前百度自动驾驶主要依赖高通芯片,小米、蔚来、小鹏都传出自研芯片的消息,但短期内,恐怕也只能依赖国外芯片,在制裁阴影下,这些厂商头顶随时都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华为已经在手机市场上演过一场后来者居上的超车好戏,而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已进入存量搏杀,智能汽车的帷幕刚刚拉开,华为又站回了 2002 年的十字路口。

  就像此前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徐承东说的那样:当全世界都认为,华为即将按下「暂停键」的时候,华为选择按下「开始键」。如果说华为的希望在哪里,那便是忍辱负重,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