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1-10-18 09:27 的文章

古老的水利工程,保障着碧湖盆地

通济堰创下了两项世界之最:世界最早的拱形大坝和世界最早的水上立交桥。今天就来专门讲讲这座了不起的通济堰。

通济堰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世界遗产范畴,它的评选标准极为严苛,它必须满足建设历史在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同时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同一时代等等条件。目前,我国已有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通济堰的水渠呈竹枝状分布,由干渠、支渠及毛渠三部分组成,它穿越了整个碧湖平原,历经1500年,至今依然能保障着浙西南最大的粮仓“碧湖盆地”30000余亩农田的旱涝保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最早的拱形大坝

拱形是现如今水利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拦水坝建筑形式,国外最早的拱形坝为西班牙人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1612年的邦达尔多拱坝,而通济堰比它们的历史早了1000多年。

由于拱形大坝能将坝体中心的负荷分移到坝的两端,从而减轻了坝体中心的压力,洪水暴涨时,恰好又受到瓯江回流的自然回旋作用,减弱了洪水对大坝的冲击力,增强了大坝的强度,使坝体坚如盘石。

置身在通济堰拱形大坝木阁楼上,亲眼目睹到大坝风采的那一刻,内心里由衷地敬佩1500年以前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世界最早的水上立交桥

通济堰石函也被后人称为“水上立交桥”,它始建于公元1111年,通济堰渠上建造的这座立体交叉引水桥,俗称“三洞桥”。

这座石桥一共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人行道,左右各一条。中层是浑浊的溪坑水从桥面上直接流入瓯江。最下面一层是较为清澈的堰渠水,一直流往通济堰。

在石桥建成之前,每当山洪暴发,洪水挟带的沙砾、卵石就会淤塞渠道,使堰水受阻,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北宋,古人竟有如此的智慧和建筑技术,着实令世人刮目相看。

通济堰“水上立交桥”比德国人花了整整一个多世纪于2003年10月建成的马格德堡水桥早了近900多年。

许多海外建筑和水利学家评价说:“当世界上尚无立交桥时,中国人民在这山乡已建造了水的立交桥”。

中国浙江省的西南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丘陵山区,其间镶嵌着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碧湖平原。也恰恰是因为自古通济堰的存在,碧湖平原才被称为鱼米之乡,大家有机会不妨去看一看这座古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