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19-06-05 15:47 的文章

汝南县法院:浅谈古代扶贫趣事

本网记者 王飞 通讯员 张瀚文 王蔚榕

中国历史悠久灿烂,要说哪个朝代最富裕,我也真不好说。但是,扶贫帮困、改善民生,不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从先秦《周礼》的“荒政十二策”,到南宋的《救荒活民书》,再到清代的《荒政辑要》,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就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中所列举的帝王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进行梳理总结,可以作为今天扶贫的借鉴。  

秦始皇最伟大的贡献,结束了春秋战国诸候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华大帝国。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经济从停滞倒退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秦皇汉武时期,解决社会贫穷的方法就是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从史料上看,唐宗时期主要是通过设置“义仓”以备凶年,并“出御府金宝赎男女自卖者还其父母”。使逃荒的灾民,受到各州县竭力帮助,有的州甚至做到“逐粮户到,递相安养”,灾民返乡时还赠给粮食、布帛等。从记载的史料来看,宋代的扶贫典章制度相对而言比较完备,如何取得实效,做到“精准扶贫”,宋朝也有可圈可点的措施。宋朝时期,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宋朝时期,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最值得可贺的是对社会上鳏寡孤独等贫穷无靠者给予救助制度。 号称“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青苗法”就有规定,“京师置居养院以处鳏寡孤独,仍以户绝财产给养”,对于收养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领米、豆一升,支钱十文,每五天一发放,年纪越大待遇越好,有效地解决了宋代贫困弱势老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永道郴三州、桂阳监及茶陵县民间因贫困而出现的“生子不举”,即生下孩子后,不是溺死就是抛弃的现象。这有悖于人性,而且也是以儒家思想治国的宋帝国所不可接受的。政府宣布:“民多不举子,永蠲其身丁钱绢米麦”。这样,更加切实地为抚养不起孩子的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据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儋州时,做了一次文化扶贫。谪居海南三年期间,他亲自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底层百姓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同时还培养当地私塾教师,鼓励他们讲学。苏轼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儋州建立了载酒堂(今儋州东坡书院),自编讲义,自讲诗书,专门培养熟通经史子集的人才。据史籍记载,在东坡之后儋州共出举人700多名,进士97名,其中海瑞当属最为著名。古为今用,我们法院人在扶贫路上,也正在进行着法律文化扶贫。

古为今用,我们法院人在扶贫路上,也正在进行着法律文化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