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19-06-03 16:12 的文章

留住温暖守住根 侨乡青田留守“洋娃娃”欢度“

原标题:留住温暖守住根 侨乡青田留守“洋娃娃”欢度“六一”

留住温暖守住根 侨乡青田留守“洋娃娃”欢度“

”欢度“六一” 。

  中新网丽水6月1日电(记者 周禹龙 实习生 周悦磊)浙江青田,方山乡学校,200名学生中有105位“小华侨”,是青田留守“洋娃娃”集中地,也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联合国学校”。

  点上蜡烛、唱起歌谣、许下心愿、分享美食。儿童节到来之际,这座学校因社会爱心人士的加入而显得格外“暖心”。

  “许多大哥哥大姐姐来学校陪我们,很开心!”这一天,“小华侨”们眼中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担任起了他们的“临时父母”。

  青田是中国侨乡的之一。55.9万人口中有33万华侨华人。几代青田人在海外拼搏,积累可观财富的同时,也牺牲了“儿女傍膝前”的幸福家庭时光。

留住温暖守住根 侨乡青田留守“洋娃娃”欢度“

心愿树。 周悦磊 摄

  正如当地一位村民描述,“青田最不缺富人和豪宅,但是豪宅无人住,‘洋娃娃’难见亲爹娘。”门窗紧闭的豪华别墅和老人孩子组成的单一群体,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共有6周岁-14周岁留守儿童10953名。其中,父母单方或双方在国外时间超1年的“洋留守”儿童6594名,占总数的60.2%。

  “我已经很久没见到爸爸了,我很想他。”初二的裘韵祎在面对采访时,眼中噙着泪花,几度哽咽。

  裘韵祎的父母都在罗马尼亚工作,母亲经营一家服装店,父亲则在其他服装厂中工作。

  “妈妈去年难得回来一次,平时很少回来。”在裘韵祎记忆中,与母亲的现实接触次数屈指可数,而父亲,则可以说是“视频通话中的一个影像”。

  裘韵祎的父亲并不是不想女儿,相反,在每周末一次,持续一个半小时,通过精准对接时差才能连接上的视频通话中,他总是让女儿“脸放在视频中央,不要移开”。

  “像裘韵祎这样的孩子,学校有很多。我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变化。”学生突然的情绪反常在辅导员夏丽芳眼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洋”留守儿童和其他留守儿童情况不同。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一些父母在中国国内打工,回家频率较高的孩子情绪显得活泼且好动,相比之下,“小华侨”们则端坐一旁,较为沉默。

  一个“洋”字,让这段骨肉亲情的距离从中国国内奔忙延展成了漂洋过海,随之而来的是隐形的“持续伤害”。

  如何缓解这样的情况?“‘六一’的短暂陪伴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方面的,持之以恒的身心陪护。”夏丽芳说。

  据夏丽芳介绍,方山乡学校从2010年开始创建心理辅导室,2017年时,引进了价值7万元的心理辅导设备,每学年针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体检,平时通过在线视频、建立华侨微信群等方式,让“小华侨”能够和父母实时连线。

  “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溯源的培养也能够促进‘小华侨’的身心健康。”方山乡学校校长叶永苏带领记者走进了学校的农耕文化展览馆,而此次的“讲解员”就是该校的“小华侨”。

  同时,学生中的传统艺术表演团体小华侨鱼灯队,不仅在中国国内舞出了名堂,还将一段《鱼戏莲韵》搬上了国际舞台,14年过去,青田鱼灯舞已由“小华侨”们带到了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优渥的家境和缺位的父母关爱,往往会让‘小华侨’这一群体存在思想状态游离和情绪失控等问题,开展‘寻根之旅’,不仅能提高‘洋娃娃’们对青田文化的认同,解答对个人和社会的迷茫,还能感悟家乡文化传承,知道自己是青田人,身上流着中国血。”青田团县委副书记蔡铭泽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