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19-05-31 01:45 的文章

邓小平打桥牌趣事多

小平同志钟爱桥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一生和很多人打过桥牌,但相对固定、经常一起打牌的搭档不多,早年一起打得比较多的是万里、吴晗、张致祥,后来比较稳定的搭档是王汉斌、丁关根和我(本文作者王大明)。在我接触的领导同志里面,小平同志的桥牌水平是最高的,而且牌风好,非常守时。不管输赢,他绝不会发脾气,也不会埋怨人。在我的心目中,他既是一位伟人,同时又是一位慈祥和智慧的长者。和他在一起,没有疏离感,也不让人害怕,可敬而且可亲。

打牌这事曾是保密的

桥牌是一项高级扑克游戏,现在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打桥牌的人很少,据我了解,仅仅局限于高级知识分子当中,比如大学教授、记者、医生、工程师。我是一九四九年前在北平上学的时候学会的,主要是从事地下工作的时候用来做掩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到北京市委研究室工作,有几个同事,包括王汉斌,也喜欢打桥牌。他们是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学会的。

小平同志是什么时候学会打桥牌的,他从来没有讲过,据说是1952年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时候,在四川内江遇到一位朋友教会了他打桥牌。而此前,比如渡江战役的时候,小平同志也经常打牌,不过打的还不是桥牌,是“打百分”之类的。

1961年小平同志到北京顺义农村调查,休息的时候想玩一玩,就让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找人和他打桥牌,刘仁就找了王汉斌,王汉斌就约我一起去。一见面小平同志就问我们的名字,然后就说:“王汉斌干脆就叫大王,你就叫二王”,以后长期就这么叫了。接着我们就坐下来开始打牌。开始有点儿紧张,可是打着打着就不紧张了。

据我所知,在这之前,小平同志1959年曾摔了一跤,导致行动不便,没有别的活动就打桥牌。他打桥牌曾经固定的对家是当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的主任张致祥,陪他比较多的是万里、吴晗。王汉斌和我去了之后,小平同志就老找我们。

后来,铁道部部长吕正操推荐了当时在铁道部工作的丁关根,说他桥牌水平较高。小平同志把他找来,一打,果然如此,所以后来小平同志比较固定的对家是丁关根。如果来的人不齐,我和王汉斌也跟小平同志打过对家。小平同志牌技是很高的,所以我估计他不太愿意跟牌技太差的人打。另外,固定的搭档比较熟了,所以小平同志也愿意我们经常去。

打牌的时间大体上是星期三和星期六的晚上,星期日的下午和晚上。星期三和星期六晚上一般是7点开始打到夜里3点。星期日一般是从下午3点打到夜里3点。那个时候小平同志身体特别好,精力一直很充沛,打得很用心。

我们通常要在那里吃顿晚饭,吃完饭就又坐下来接着打。当时打牌这事是保密的,我不能跟其他人说,到了早上还要按时上班。

儿孙“凑热闹”,气氛很热烈

“文化大革命”后,小平同志虽然年纪大了,但精力还是很充沛,头脑清醒,打起牌来仍然很有兴致。打牌的时间一般还是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开始的时间也差不多,结束的时间要早一点,一般是到凌晨1点,即使再早也得过了12点。到上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的身体差一些了,一般打到11点就结束了。小平同志在牌桌上话不多,表情冷静。但是,一旦牌打得非常得意时,或者大家在一起聊天聊到有意思的话题时,他往往会笑,表情非常丰富。

后来小平同志耳朵不太好了,邓楠有时候在他耳边帮他喊一喊,邓朴方有时候也看一看。邓楠在这边,邓朴方在那边,挺有意思的,打牌出错了,或者讨论牌的时候,互相斗一斗、吵一吵。邓朴方在旁边经常“煽风点火”。小平同志的孙子、孙女还时不时过来亲他一下,气氛非常热烈。

从1984年开始,中国桥牌协会曾经专门为小平同志设立了一个名叫“健康与运筹杯”的老同志桥牌赛,小平同志挺愿意参加的。小平同志对比赛挺认真,“健康与运筹杯”一共举办了十届,我们拿了九次冠军。有一次是胡耀邦他们拿了冠军,我们是亚军,小平同志挺不服气的,不过那一次确实是我们没有打好。

冠军奖杯是流动的,哪个队拿了冠军就放在哪个队。我们拿了冠军,就把奖杯搁在小平同志屋里头,他是很高兴的。小平同志逝世以后,这项比赛就停办了。

小平同志1989年退休之后,生活非常有规律,晚上时间的安排,一般是星期一看电影,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打桥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打麻将。打麻将他找的是家里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桥牌就约我们这些牌友。据小平同志家人说,他比较喜欢的还是打桥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