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1-03-16 10:42 的文章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突现复旦校内,保持距离也是

最近,在复旦校园内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
 
听到名字大家可能会很陌生,因为这个“小精灵”并没有广泛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小灵猫又名七节狸、笔猫、乌脚狸、香猫,体重2-4千克,体长46-61厘米,体型比家猫略大,嘴部尖,额部狭窄,耳短而圆,眼小而有神,四肢细短,广布于东南亚与南亚地区,小灵猫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除了会吃老鼠、昆虫、青蛙、鸟类外,偶尔也会吃水果。小灵猫的繁殖期分为春、秋两季,产仔期多集中在5~6月份,一般在夜间或凌晨产仔。每胎产仔2~5只,一般为3只。
 
由于繁殖量较低以及人为的捕杀,小灵猫成为了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红色名录。
 
虽然小灵猫的数量较为稀少,但在城市中偶尔也能发现小灵猫生活的踪迹。此前,广东深圳的红树林生态公园就有过红外相机记录到小灵猫的消息。本次小灵猫在上海市区的发现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证明了这个被记录在《上海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并没有在长三角区域彻底消失,这也让人们恢复了一些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长久维持的信心。
 
自2020年4月起,复旦大学自然生态科考协会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放研究员的支持下,根据校园内水系分布、绿地分布、人类活动等特征,在邯郸校区和江湾校区布设了15台红外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对校园野生动物概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累计收集照片、视频七万余份。
 
通过这七万余份数据,科考协会发现,
 
复旦校园内藏着一个结构复杂、物种组成丰富的动物群落
 
在众多被红外相机记录到的动物中
 
最令人惊喜的当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
 
在整个数据记录周期中共记录到6次相关视频及照片
 
根据体型及斑纹特征,初步推测校园内可能有两只个体活动
 
“希望本次小灵猫的出现能够引起更多复旦师生对城市野生动物的关注与保护,但不要特意去寻找且惊扰,保持距离才是对野生动物的关爱。”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王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