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趣事 2021-01-19 15:38 的文章

老街生活气息的消失

    不久前,有幸在小区买到一套三居室,搬进新居,窗明几净,环境舒适,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在高兴之余,心里也像缺少了什么,原来借居老街时那种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不见了,一些农哥、农姐们的形象时常闯入我的梦中。
 
    城里人住在一栋楼上,相互不知姓名的情形比比皆是,然而,在老街就大不一样了,街的南头有一家商店,店老板是陈山媳妇,年龄30来岁,容貌端庄,浓眉大眼,开口自来笑,看上去就是一个性格善良的人。去年初,我在老街租赁了房子,刚搬过去时,不少同学、同事、朋友、亲戚去找我,小商店是必由之路,只要打听到陈山媳妇,她都热心向人家介绍我的住处。去冬的一天傍晚,东北的一位客人来找我,向陈山媳妇问起我的住处,她担心人家天黑找不到门,便亲自把客人领到我家里。事后,我从心眼里感激这位好“向导”。
 
    盛夏的晚上,憋在屋里,热的难受,恰巧后街上有人侃大山,不时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随着笑声,我便凑了上去。原来讲故事的是姓孔的老大伯,他说,城里人结婚30年称铁婚,40年称银婚,50年称金婚,今年我与老伴结婚60年了,要算钻石婚了。小青年打破沙锅(纹)问到底,问老大伯为啥早早娶了媳妇?老大伯风趣地说:“那年黄河以北闹战乱,岳父岳母见自己的姑娘长的俊,怕坏人抢去,于是,就用独轮车把闺女送到了俺家里,那年我13岁,她16岁,说真格的,结婚半年了,我还不知道她是个干什么的,每到晚上,都是母亲强拉硬拽让我和她一起睡觉。时间长了,我们之间好了起来,尽到了养儿育女的义务。”别人说他俩结婚60年没红过脸,这话一点不假,去年冬天,老大伯上屋扫雪,不慎从梯子掉下来,摔伤了身体,老太太心疼的直流泪,买鱼买肉,喂水喂饭,端屡端尿,精心侍候了三个月,一直把老大伯养的胖胖的,心里才踏实了。
 
    机关宿舍区为了安全,在出入口设立了保安门岗,小商小贩一律禁止入内,别说购买肉禽蛋奶,就连买块豆腐也得到很远的大街上去买。来到老街就大不一样了。天刚蒙蒙亮,卖油条,卖粽子,卖馒头的吆喝声准把人吵醒,你想要什么,就可以买到什么,在众多的生意人之中,最使我感兴趣的算是“胡妮”了,她吆喝是卖“辣味”,让人听到又新鲜又纳闷,为了弄清楚她卖的是啥东西,我专门把她请到家里,经询问,才知道她卖的是东北大烧饼。我问她,你为什么吆喝“辣味”,她说:喊习惯了,这样喊,可以多吸引顾客。为了感谢她的热心,我专门品尝了她的大烧饼,果真别具风味。胡妮做生意最大特点是不怕吃苦,每到饭时都可以听到她的吆喝声,只要愿意吃烧饼,准能买到,她本人增加了收入,又方便了众人的生活。
 
    头些年,练太极拳、扭秧歌、打腰鼓等一些晨练活动是城里人的专利,农哥、农姐们像是与此无缘。而现在不同了。老街北临一座青山,山后有一大片开山打石留下的开阔场地。这里便成了群众锻炼身体的天然场所了。每逢清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练气功,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跳老年舞,有的舞剑耍棍。农民也改变了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形象。
 
    李庆余,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联党组书记。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当代文学院院务委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济南市新闻摄影协会理事。50多年来,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文学、文艺和新闻作品2000多篇,200多万字,著有《真情集》《春秋记忆》《悠悠乡情》《流年碎笔》。